摘要:“我们将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边疆各族群众。”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李高峰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院长谈》栏目时表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从技术、管理、服务三方面发力,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从“
“我们将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边疆各族群众。”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李高峰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院长谈》栏目时表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从技术、管理、服务三方面发力,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医疗”的转型。
在肿瘤医院学科建设方面,李高峰结合云南省肿瘤医院实践经验,提出了“三个聚焦”的关键策略:聚焦“真需求”,即不盲目追热点,而是围绕区域高发癌种和患者痛点布局,让学科建设与百姓健康“精准对接”;聚焦“全周期”,即从单打独斗的单个科室,转向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协同,让患者在一个体系内获得连贯服务;聚焦“带得动”,即不仅自己强,更要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带动整个区域肿瘤防治水平提升,真正实现“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MDT 的核心是通过机制设计让多学科产生‘化学反应’,把协作变成可量化、可追踪、可复制的系统工程,而非依赖个人热情的临时行为。”李高峰分享了其带领MDT团队创建“肺癌综合诊疗模式”并在全国31家医院推广使用的经验——团队构建“铁三角”架构,即固定团队、明确分工、首席负责制;制定会前“三必查”、会诊“限时制”、输出“三明确”的标准化流程;通过“双向反馈”激活协作动力,例如,建立《MDT方案疗效追踪表》,将MDT参与度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每月召开MDT内部复盘会;在会诊中心设置“MDT专属诊室”,方便患者当天完成多科室联合看诊、检查预约、住院协调;将复杂诊疗方案转化为“图文版治疗路线图”,用“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专业建议;建立MDT专属随访系统,实现随访“闭环管理”;将十年MDT经验总结为《肺癌多学科诊疗操作指南》,搭建区域性MDT云平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可复制的协作引擎”。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李高峰认为,构建“引育用留”闭环至关重要。“引才”要注重精准性,不是盲目高薪挖人,而是围绕区域肿瘤防治短板(如放疗、病理)定向引进“能填补空白”的团队;“育才”要注重实战,把培养课堂设在MDT会诊室、手术直播间、基层帮扶一线,让人才在解决临床真问题中快速成长;“用才”要注重放权,给科研人才“经费支配权、团队组建权、成果处置权”,给临床人才“技术创新权、流程优化权、资源调配权”;“留才”要注重认同感,通过“让边疆患者受益”的使命凝聚人,用“看得见的成长通道”留住人。这种人才战略不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也让人才在服务边疆健康的实践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形成了医院发展与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李高峰表示,医院将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双中心”建设目标,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肿瘤防治新模式。即:建设西南最大的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让云南患者同步享受国际前沿临床试验;推广“基层癌痛规范化治疗包”,进一步提升偏远地区肿瘤初筛覆盖率;构建云南肿瘤疾病智能诊疗平台,通过大数据预测区域发病趋势,辅助相关部门精准配置资源。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