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绘就“金色田野”新图景 | 盛会回顾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4:30 2

摘要:五月的关中平原,金浪翻涌的油菜田里正酝酿着一场农业科技盛宴。第七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将于5月8日在“农科城”杨凌启幕。这场汇聚全国油菜科研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的行业盛会,将续写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五月的关中平原,金浪翻涌的油菜田里正酝酿着一场农业科技盛宴。第七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将于5月8日在“农科城”杨凌启幕。这场汇聚全国油菜科研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的行业盛会,将续写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自2019年创办以来,这场科技盛会已成功搭建起贯通实验室与田野、连接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金色桥梁,以科技创新守护着百姓“油瓶子”安全。

回溯历届盛会的高光时刻,第四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的“科技嫁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大会上,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秦杂油13”“华春油1号”“秦优797”等三个新品种找到了合作企业,分别与新疆新锐恒丰、陕西荣华农业、陕西鸿塬种业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关韩煜对此记忆犹新:“当我们签下‘秦优797’转让协议的那一刻,就按下了产业化的加速键。”如今,这个耐密高产、高油多抗且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新品种,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成为陕西关中和黄淮地区的主栽品种。

“秦优797”是“杂交油菜之父”、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团队选育出的突破性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2019年育成,2023年在农业农村部高产竞赛中以亩产303.12公斤的佳绩,为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丰收喜悦。

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停留在数据上,更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渭南市高新区白杨街办西庆屯村种植户党东籽正是这场“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者。从最初试种8亩时的忐忑,到带动乡邻大面积种植,他感慨道:“这油菜抗性好,出油率高,榨出的油味道更浓香。”

当视角转向长江流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带来的“双密高产技术”正在掀起油菜种植的绿色革命。他的团队研发出的“中油杂501”在湖北江陵稻油轮作区创下303.8公斤的实收纪录,更在江苏东台盐碱地实现了323.87公斤的高产突破。

这个凝聚十年心血的品种,不仅将含油量提升至50.38%,还兼具耐密植、高产、多抗等特性。配套的“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从高密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到机械分段减损收获,每个环节都彰显着优品种与强技术的融合智慧。在2024年极端寒潮天气下,该品种依然实现丰收。

在这场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中,健康中国的理念也得到充分体现。“华春油1号”以14.7%的α-亚麻酸含量惊艳亮相,这个由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青年育种专家韦世豪培育的春油菜品种,其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常规品种高出60%,目前已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广泛种植。

该品种深受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垦区农场的青睐,获得生产经营权的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加快在适宜区域推广。

六载耕耘,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始终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23项成果推介路演、16家企业需求展演、40余个品种经营权转让、近千万成果转化收益......这些数字串联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金色链条。

即将启幕的第七届大会,将通过院士专家报告、科技成果推介路演、企业需求展演、品种权交易与科企协作签约,“一带一路”国家试验示范展播、杨凌和汉中两地新品种展示观摩以及油菜产业发展研讨等多元形式,持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潮头回望,那些深埋沃土的油菜种早已茁壮成长。这场持续七年的科技接力,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产业发展新图景。5月的杨凌,又将迸发怎样的创新火花?且看科技工作者与田间追梦人,如何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热土上,续写“一粒种,万担油”的种业故事。

油菜科技大会专题报道组

来源:农业科技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