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明星也没用 被甜牛奶饮品捆住 李子园业绩持续下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5:08 2

摘要: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加0.22%;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减少5.55%。扣非净利润2.07亿,同比下滑5.24%。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仍然保持了4.3%的下滑,营收仅为3.2亿元。

海闻社观察 李子园,营收不太甜。

江浙的朋友最早见到李子园,往往是在楼下的早餐店里,煮茶叶蛋的锅旁边放着一盆温水,里面泡着一瓶瓶李子园。

“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园。”李国平就是凭借着早餐店这个出其不意的“货架”弯道超车,从浙江金华扩张到江浙沪,最终走向全国。

但这个童年回忆近年来其实过得不算如意,根据4月28日李子园公布的2024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加0.22%;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减少5.55%。扣非净利润2.07亿,同比下滑5.24%。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仍然保持了4.3%的下滑,营收仅为3.2亿元。

作为国内含乳饮料的领军者,李子园的衰落没有那么复杂,单纯就是甜牛奶饮品喝的人少了。

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来判断,只有当配料表中原料100%为生牛乳,且蛋白质含量超过2.8%的乳制品,才能算纯牛奶。含乳量大于80%,蛋白质含量则要求超过2.3%的产品,则叫调制乳。而李子园这种,配料表上水比牛奶还多的,显然只能叫含乳饮料了。

早先,国内人们的生活品质有限,甜甜的牛奶饮品让大家喝得很开心,大家也不太分得清牛奶和乳饮料有什么区别,当时最火的也都是李子园、优酸乳、AD钙奶、爽歪歪这类含乳饮品。

比如根据李子园上市时的招股书,2017年-2018年,公司的奶粉采购量为3485吨、6460吨,白砂糖采购量则为3184吨、6612吨,基本上是相似的比例,可以说李子园甜牛奶就是奶粉兑水加糖,肯定很难说特别健康。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改善与对健康生活需求的提高,大众慢慢认知到了牛奶和乳饮料之间的区别,就更偏爱于牛奶含量更高的真牛奶了。

这不是李子园一家的困境,整个行业都是下行趋势。马上赢数据显示,含乳饮料在过去数年中一直是中国饮料市场中的最大类目,常年占据着整体饮料大盘约1/4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两年中,含乳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和每百毫升均价都呈现出下滑趋势。

本来,假如产品上没增量了,只能从市场上找增量。

但李子园的全国化布局依然成果有限,当前公司的基本盘华东地区营收仍然占据总营收的一半,华中和华南加起来也超过了36%的占比,也就是说,李子园在北方的发展明显受阻。

渠道上,李子园去年拥有经销商2626家。虽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出现了非常高的汰换率,增加了846家,又减少了805家,几乎三分之一的经销商都被换了一遍。这种不太稳定的经销结构肯定是不太乐观的,加上电商布局和全球化战略都只停留在起步阶段,公司的渠道优势相对不明显。

在经营压力下,李子园选择了花钱。

公司去年销售费用增加了19.72%,主要是多请了一个代言人成毅,想靠粉丝经济刺激品牌的电商渠道能力。

但钱不是万能的,明星也不是万能的。当时李子园包下数十辆高铁列车冠名,到处的户外广告与电梯媒体都在宣传,虽然上线后14小时内短暂地拿下了1500万的线上销量,但热度消散后,又打回了原型。

李子园这个品牌还是出现了老化,管理层平均年龄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做不好就挺好理解的了,一直有消费者吐槽,李子园直播间的氛围像国企年会。

为了减少对大单品依赖,李子园也曾作出尝试,比如“Vita Young活力维他命”维生素水、弱碱性天然苏打水、苹果汁饮品、发酵酸奶、果蔬+牛乳、每日五黑(红)等,但显然,别说打造第二曲线了,这里的大部分产品,在江浙大本营的的消费者都不太听说过。

新品反复失利,股东们失去信心也成了必然结果。

2024年2月和9月,李子园曾两度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分别有7名高管和6名高管对公司股份进行集中减持。2月份的减持中还有一个高管因为减持了16.5万股后又买回来4万股,被浙江证监局认定为构成短线交易,吃了一张警示函。

这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选择单一的时代了,每年的饮料新品几乎层出不穷,想要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光靠广告是没用的。如何掌握Z世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正面去思索从产品配方到营销概念等更立体的多重价值,才是公司更应该重视的。甜味是救赎也是枷锁,情怀变现的窗口期十分有限,李子园的转型需要更大的决心。

来源:海闻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