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噪声小知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5:05 2

摘要:从卫生学意义上来说,凡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损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噪声不仅会干扰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噪音

什么是噪音?

从卫生学意义上来说,凡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损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噪声不仅会干扰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噪音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要是听觉系统。据临床统计,长期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工作或生活,容易造成听力损伤,甚至导致噪声聋。短时间接触噪声会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离开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长期接触噪声且防护不当则会引起听力损伤,导致永久性听阈位移。并会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类神经征,或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血压持续性升高,还累及内分泌及免疫、消化代谢等引起相应的不适症状。

听力损伤发生的机制

外界声音的传播经过耳廓,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致使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耳蜗。其中有数以千计顶部长细小绒毛的毛细胞,而耳蜗的管道内则充满了液体。振动使液体开始流动,毛细胞的绒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声音信号转变成了生物电信号由听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加工整合后就产生了我们“听见”的声音。短期长时间暴露在噪声下,绒毛会疲劳而不敏感,使听力发生短暂的变化。绒毛有一定的弹性,休息一段时间是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的。但如果重复地长时间处于超过90dB的环境中,绒毛会弱化,无法恢复到正常的反应程度,严重可导致毛细胞永久受损,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

‌职业噪声控制策略

1. 工程控制(优先措施)

- 声源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如液压机替代气动设备),加装消声器或隔音罩;

- 传播途径控制:设置声屏障、安装吸声材料(如多孔纤维板)。

2. 管理措施

- 暴露时间管理:按“3分贝倍增原则”调整作业时间(噪声每增加3分贝,允许暴露时间减半);

- 健康监护:噪声作业人员每年需进行纯音听阈测试,重点监测高频听力变化。

3. 护听器选择使用

- 耳塞、耳罩佩戴方法:耳塞需完全密封耳道(拉直耳廓后旋转插入),耳罩需调整头带压力至贴合。

总之,对于噪声危害,重在预防,劳动者应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尽可能避免听力损害!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