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尔江南区的婚礼殿堂,耗资动辄数亿韩元,场面却像极了山东农村的出殡现场:接亲队伍一水儿的白色韩服,头上裹着素白头巾,手里举着白布幡随风飘扬。
想象一下,你受邀参加首尔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婚礼,推门而入,却看到白灯笼高挂、花圈整齐排列,新郎家族披麻戴孝,手持白布幡缓步前行。
远处,新娘身着白纱,红色丝带在风中飘动,若不是这点喜庆点缀,你差点以为自己误闯了灵堂!
更离谱的是,听说日本的婚礼还让新娘躺进“白色盒子”,宾客围着撒花祝福,活脱脱“爱情的坟墓”具象化。
这些场景在中国网友的抖音和微博上炸开了锅,评论区一片神吐槽:“这婚礼是抄错剧本了吧?唐朝礼仪咋学成白事了?”
别急,这些“奇葩”婚俗背后,其实藏着千年文化传播的“乌龙”,也藏着中韩日三国对传统符号的不同解读。
要说韩国婚礼的“丧礼感”,真是能让中国游客当场“脊背发凉”。
首尔江南区的婚礼殿堂,耗资动辄数亿韩元,场面却像极了山东农村的出殡现场:接亲队伍一水儿的白色韩服,头上裹着素白头巾,手里举着白布幡随风飘扬。
花轿更绝,造型方方正正,活像一口棺材,被七八个人抬着走,旁边还有人撒纸钱——哦不,是“祝福纸”。
到了婚礼现场,两排花圈杵在宴会厅两侧,白色绸缎上写着祝福语,怎么看都像灵堂标配,就差一句“永垂不朽”。
就连礼账本和份子钱的红包,也是清一色的白色,音乐还隐约带着哀乐的调调。
中国留学生小林参加完一场这样的婚礼,拍着视频直呼:“我以为来错了地方!这要是放中国农村,三岁小孩都知道是出殡!”
网友们更是炸了锅,有人调侃:“韩国人结婚是奔着‘百年好合’去的,还是‘永别’去的?”还有人脑洞大开:“古代韩国偷学唐朝礼仪,怕是抄错剧本,把丧礼当婚礼了!”
还真别说,这吐槽还真有点历史根据。
翻开公元1145年成书的《三国史记》,里面记载了一段“文化乌龙”:新罗使臣金仁问入唐学习典章制度,恰好赶上长安城为一位三品官员办丧礼。
金仁问急于求成,误把《大唐开元礼》中的《凶礼》(丧礼规范)当成了《嘉礼》(婚礼规范),一字不漏抄回国。
于是,白色丧服、素布幡、花圈等丧仪元素,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了半岛婚礼的“标配”。
到了18世纪,首尔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婚冠礼图说》里,还能看到新郎头戴“丧冠”、手持白木杖的画面,活脱脱把误会进行到底。
如今,这场千年误会还在韩国婚礼中“发光发热”。济州岛一家叫“白之恋”的婚庆公司,甚至推出了“三白套餐”:白灯笼、白请柬、白礼服,标榜“传统婚俗体验”,却让中国游客频频踩雷。
2019年,一部中韩合拍剧因还原这种白色婚礼,引发两国网友隔空对骂:中国网友嘲笑“抄都不会抄”,韩国网友反击“白色象征纯洁,懂不懂审美?”
其实,韩国人还真不是故意“搞怪”。在他们眼里,白色代表纯洁无瑕,花圈象征祝福,不论开业、祝寿还是追星,都能送上一堆花圈,越多越显得隆重。
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研究员崔仁浩解释:“半岛工匠当年把《朱子家礼》中的玄纁礼服误染成纯白,这个‘美丽的错误’后来成了民族审美符号。”
所以,这“灵堂风”婚礼,真不是韩国人“抄袭失败”,而是文化移植中的意外产物。误会归误会,白色早已融入韩国的文化基因,成了婚礼的独特风景。
如果说韩国的婚礼让人误以为是灵堂,那日本的婚礼则直接把“爱情的坟墓”演绎得淋漓尽致。
网上曾流传一段视频:婚礼现场,桌子中央摆着新郎新娘的合照,周围鲜花环绕,新娘却躺在一个白色长方形盒子里,活像一口迷你棺材。
宾客们排队上前,鞠躬行礼后往新娘身上撒花,主持人还在一旁深情讲述两人的爱情故事。网友看完直呼:“这哪是婚礼,分明是葬礼彩排!日本的‘葬爱家族’诚不欺我!”
还有人脑补剧情:“日本新娘躺盒子里,是不是在暗示婚姻就是爱情的终点?太写实了吧!”
更有网友调侃:“日本遣唐使当年是来捣乱的吧?红白事学反了,连拼音都只学了一半!”
不过,冷静下来看,这段“棺材盒”婚礼其实被营销号断章取义了。
真实的日本传统婚礼,并不像视频里那么“惊悚”。日本最常见的婚礼形式是神道教仪式,通常在神社或酒店的“伪神社”举行。
新娘身穿“白无垢”婚服,头戴白色头巾,寓意“切莫出而又返”——嫁出去就一心一意跟夫家过日子。新郎则穿黑白相间的羽织袴,庄重典雅。
整个仪式简洁肃穆,场地精简,费用也比西式婚礼便宜,深受年轻人欢迎。
那“躺盒子”的画面是怎么回事?其实是一些营销号为了流量,拿日本的“人形葬礼”或表演性仪式当婚礼炒作。
真正的日本婚礼,更多是像四年前上海那对“日式婚礼”夫妻的场景:新娘身着和服,气氛温馨典雅。
不过,那场婚礼后来被扒出是和服店的营销噱头,新娘借机推广自家生意,网友感叹:“还以为是真爱,原来是带货!”
尽管如此,日本婚礼的“白色基调”确实容易让中国人误解。在中国,白色是丧葬专属色;而在日本,白色象征纯洁与新生,与神道教的信仰一脉相承。
日本的婚俗,其实是将唐朝礼仪本土化的结果。比如,白无垢的灵感可能来自唐代礼服,但融入了日本对“无垢”(纯净)的独特理解。
所以,日本的“葬爱”婚礼并不是“学错”唐礼,而是文化差异的自然产物。网友的吐槽虽幽默,但嘲笑之余,也该看到这种差异背后,是日本文化对传统的独特诠释。
从首尔的“灵堂风”婚礼到日本的“棺材盒”新娘,中韩日三国的婚俗故事,既是千年误会的笑料,也是文化多样性的缩影。白色在韩国象征纯洁,在日本寄托新生,在中国却是丧葬专属——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各自在历史长河中,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笑过这些“奇葩”婚礼后,我们或许该反思: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需要不断再创造的活水。
当韩国的年轻人穿上香槟色婚服,当中国的婚纱绣上双喜图案,文化的河流仍在奔涌不息。未来属于那些敢于打破偏见、拥抱融合的创造者。
来源:律行日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