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这围村港是条让人头疼的臭水沟,里面满是垃圾和淤泥,又脏又臭。现在可不一样了,水变清了,两岸花草随风摇曳,让人心情格外舒畅!”盛砦村村民潘金梅满脸笑容地说。
全媒体记者闵丽萍 通讯员吴富田 林威 莫梦翔
4月15日,阳光明媚,记者走进云梦县胡金店镇盛砦村,围村港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花草繁茂,绿树成荫,一幅充满蓬勃生机的乡村画卷眏入眼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条臭味弥漫的黑臭水体,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
“以前这围村港是条让人头疼的臭水沟,里面满是垃圾和淤泥,又脏又臭。现在可不一样了,水变清了,两岸花草随风摇曳,让人心情格外舒畅!”盛砦村村民潘金梅满脸笑容地说。
盛砦村实施“三水共治”策略,打出了一套治理“组合拳”。除大规模清淤、完善污水管网、在沟渠两岸种植绿植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精细化治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引导村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村民对围村港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形成常态化的管护机制。同时,利用生态浮床技术,在围村港内种植了睡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不仅美化了水生态环境,还进一步净化了水质。
在云梦经济开发区,老县河的蜕变同样令人惊喜。沿着河堤步道漫步,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旁边新建的公园绿树葱茏、繁花似锦,不少村民在此惬意地休闲散步。
“老县河改造前,水又黑又臭,一到夏天,大家都绕道走。现在河水干净清澈,两岸花草繁茂,曾经的‘龙须沟’变成了‘景观河’,饭后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散步。”经济开发区前湖村村民感慨地说。
云梦县投入710余万元专项资金,拆除老县河沿线房屋、大棚,退让菜地、荒坡,县经济开发区以及相关部门全面清除河道垃圾,改造周边管网,投放35万尾鱼苗改善水生态,栽植大量水生植物。同时拆除沿线违章建筑,提档升级泵站,连通水系实施生态补水工程,还新建迎水桥以及滨河、新河等5个公园,打造风景宜人的观光带。
为彻底改变县域内的黑臭水体,近年来,云梦县积极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将黑臭水体治理视为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针对境内12条黑臭水体的不同分布,云梦县采取“一水一策”的治理方法,构建起“多元共管”的长效机制。通过系统构建河网自然水文肌理、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等举措,确保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云梦县12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带动1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工作与全县流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融合,有力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伍洛镇“花开十月”入选全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下辛店镇“梦南花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胡金店镇盛砦村也凭借治理成果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