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饺子被连夜踢出中国超市,这场文化反击战,中国打的漂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5:54 2

摘要:就在近日,韩国一家制糖公司拿着我国“饺子”的形象,跑去美国申请外观专利,美国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给通过了,这意味着如果有商家在海外售卖中国饺子,很可能会被起诉“侵权”。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一直以来,被称为“文化强盗”韩国就频频向我国伸出魔爪,就连我国吃了几千年的饺子,都不能幸免于难!

就在近日,韩国一家制糖公司拿着我国“饺子”的形象,跑去美国申请外观专利,美国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给通过了,这意味着如果有商家在海外售卖中国饺子,很可能会被起诉“侵权”。

看到我国的饺子形象被韩国“霸占”,我国很多人直接坐不住了,连夜开启了“文化反击战”,打的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2025年4月,韩国CJ公司在美国注册了饺子的外观专利,保护期长达15年,这件事就如平地一声惊雷,让我国很多人愤愤不平。

在申请外观的描述中,饺子底部是扁平的,而顶部则是半圆形的,需要有16道褶子,而且褶子还得按顺时针螺旋状收口——这分明就是对中国传统饺子制作工艺的拙劣模仿。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对饺子的名称都弄不清。

CJ公司一会儿用日语音译“gyoza”,一会儿又用韩语“mandu”(实际上是馒头),甚至把馄饨称为“迷你饺子”,包子叫做“蒸饺”。

这就好比小偷盗窃了物品,却连失窃物品的名称都说不清楚,还大摇大摆地去申请专利,简直荒唐至极。

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专利商标局竟然批准了这项饺子专利申请,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十五年里,任何在美国生产或销售外形相似饺子的商家,都有可能因为侵犯专利而被CJ公司告上法庭。

CJ公司的目标不仅仅是美国市场,他们还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同步在日本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申请,试图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饺子的商业利益,这种行为明显是想垄断饺子市场。

然而更让人觉得蹊跷的是,他们特意选在中国春节后不久,也就是2023年2月24日提交申请,并且两年后才获得批准,如此低调,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是为了避免公众的关注和监督。

为了掩盖“文化盗窃”的行为,韩国食品协会声称“14±1道褶子的饺子工艺”体现了韩国千年的饮食文化。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饺子的历史远早于韩国的记载。

中国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都证明了这一点,重庆涪陵西汉墓出土的炭化饺子,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饺子雏形。

而三国时期重庆忠县的古墓中,出土的陶俑手中拿着的饺子,和现在的饺子非常相似。

但韩国关于饺子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公元11世纪,比中国晚了大约1500年,这些确凿的证据有力地证明了饺子并非源自韩国,韩国协会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韩国自己的古籍《东国岁时记》都明确写着:“饺子原本是中国的食物”。

在中国,饺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情感的载体,北方人在除夕夜一定要吃饺子,它代表着新旧交替,迎接新年。

而饺子外形像元宝,里面包裹着各种馅料,象征着全家团圆幸福、财富滚滚而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饺子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共同回忆。

其实韩国“文化挪用”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就有把中国的泡菜改成叫“辛奇”,还成功地让“越冬泡菜文化”变成了世界遗产,现在一年能赚超过12亿美元。

环球网2013.12.05《韩国越冬泡菜文化申遗成功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汉服、活字印刷术也曾被韩国拿去申遗,让人直呼太过“厚颜无耻”。

但韩国这次文化“掠夺”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民众,网上声讨一浪高过一浪,线下行动也紧随其后,一场自发的“文化保卫战”迅速展开。

很多地方的超市主动下架韩国饺子,执行“韩国饺子清退计划”,一些超市甚至连夜下架、销毁带有韩文的速冻饺子,态度坚决。

国产饺子因此大受欢迎,销量猛增,而韩国食品在中国市场表现大不如前,市场份额降到历史最低点,只有2.7%,而电商平台出现戏剧性变化,人们对“中华老字号饺子”的搜索量突然猛增,达到原来的12倍。

各种品牌的饺子店订单激增,像雪片一样涌来,这与消费者对韩国文化剽窃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批评有关,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下单支持国货。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保护,38家食品公司联合组建“中华饺子守护联盟”,旨在捍卫饺子的传统地位和制作工艺。

在联盟的迅速行动,三天内就注册了458项饺子相关国际专利,保护范围细致到面皮厚度、捏褶角度、馅料配比等各个方面,力求精确标准化。

而非遗传承人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凭借高超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向世界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饺子文化,争取在国际“舆论战”中引导风向。

在多措并举下,韩国捏造的虚假事实很快就不攻自破,申请的专利也变成了没有人认可的一纸空文,就连很多外国网友都公开痛批韩国的行为。

然而从这场“饺子风波”中,也能看出我国文化保护领域的很多隐患。

首先大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参与上,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比较弱,导致我们无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文化权益。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饺子之争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保护和传承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华文化的传播还需要更加努力,覆盖范围也需要扩大,才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信息来源:

1.央广网2025.04.17《“饺子”被韩国企业在美注册外观专利!中餐馆卖饺子会侵权吗?》

2.中国家庭报官微2016.05.24《饺子何时传入中国的?》

3.人民网2013.12.05《韩国越冬泡菜文化申遗成功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柯静a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