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沙市区检察院邀请沙市区红门路学校校长李雨蔚走进检察机关,为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们带来一场“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不同于以往检察官进校园普法,将资深教育专家请进检察机关“传经送宝”,这是今年沙市区检察院进一步深化检校合作的一次创新实践,实现了法治与
当教育专家遇上检察官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4月21日,沙市区检察院邀请沙市区红门路学校校长李雨蔚走进检察机关,为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们带来一场“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不同于以往检察官进校园普法,将资深教育专家请进检察机关“传经送宝”,这是今年沙市区检察院进一步深化检校合作的一次创新实践,实现了法治与教育融合的“双向奔赴”。
培训开场,李雨蔚校长深情回顾了与沙市区检察院三代未检检察官携手同行的难忘历程。她娓娓道来多年教育生涯中,与检察机关在守护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结下的深厚情谊,一桩桩、一件件充满温情与责任感的故事,在她的讲述中徐徐展开。
“法治教育并非简单的法条宣讲,更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法治的种子。”李雨蔚校长结合30年教育经验,深入阐释了法治副校长的核心使命——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法治的种子。她提出,要种下“敬畏之心”,让孩子们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底线;要培育“尊严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守护自身尊严;要点亮“希望之光”,让孩子们相信法律是照亮社会的光芒。
在推进法治副校长与校园深度融合实践中,李雨蔚校长创新性提出“三位一体”工作法:一是深入学校工作逻辑,将法律知识与德育有机融合,实现法治教育与校园日常管理同频共振;二是贴近学生语言体系,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切实提升普法实效;三是关注家长的焦虑与期待,精准回应家长关切,充分激活法治副校长在协同育人中的桥梁作用。
针对当代学生信息接收特点,李雨蔚校长着重强调法治教育的“破圈”与“焕新”。她建议利用短视频平台等热门元素,打造趣味普法内容。通过开展“小法官”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法治观念;设立“法治诊所”小信箱,以一对一答疑方式化解学生成长困惑,让法治教育真正“活”起来。
最后,沙市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继权就进一步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法治副校长履职要紧扣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学校法治教育重点、学生成长难点和家长教育关切点,靶向发力找准工作切入点,积极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强化多方联动、创新教育模式,切实提升法治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整体效果。
从检察法治力量融入校园,到教育实践经验反向赋能检察履职,沙市区检察院以“双向奔赴”的创新探索,为法治副校长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下一步,沙市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校协作机制,持续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规范化履职,用法治与教育的双重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晴空。
来源:沙市区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