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西一名大学生毕业后,从此杳无音信。父母苦苦寻找9年,母亲病危录下视 频发到网络。他突然回到家,母亲痛哭:“你去哪里了呀?”当听明原因,父母抱头痛哭。
江西一名大学生毕业后,从此杳无音信。父母苦苦寻找9年,母亲病危录下视 频发到网络。他突然回到家,母亲痛哭:“你去哪里了呀?”当听明原因,父母抱头痛哭。
这名大学生叫杨仁荣,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是周围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2003年他以优异的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知名大学,更让他成为父母亲的骄傲。
但是,当杨仁荣站在大学校门口,手里攥着录取通知书,他的心里却像压着块石头 —— 被调剂到的机械工程专业,与他梦想中的文学创作相去太远。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齿轮原理在杨仁荣耳中变成嗡嗡作响的噪音,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诗行和小说片段。第一次专业课考试,他以 37 分的成绩排在班级倒数。这是杨仁荣从小到大从未有过,他感到深深的耻辱,也更加迷茫。
专业课反正听不懂,也不想懂。杨仁荣干脆放飞了自我,每天不是阅读各类文学书籍,就是玩电子游戏,以此打发时间。
夜晚,躺在床上,杨仁荣盯着手机屏幕上父母发来的 “好好照顾自己”,想到他们期待的眼神,他把脸埋进枕头,无助又无奈。
转眼几年过去,杨仁荣连毕业 证都没有拿到。
离校那天,杨仁荣把行李寄存到火车站,兜里只剩五十块钱。他在人才市场的寒风里站了整整三天,他那样的成绩,哪会有一家正规企业能够录用?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他意识到,无论如何得先找到工作再说。他蜷缩在地下通道里,给父母发了条 “我在北京过得很好”,随后关机,再也不和父母联系。
之后的日子,杨仁荣在小餐馆刷过盘子,在工地搬过砖,在网吧当过网 管。因为从小父母让他只专注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没有吃过一点苦,加上高不成低不就,每一份工作他都干不长久。
后来,他终于在西安的一家小公司找到了稳定工作。可九年过去,他早已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他们在他身上寄予了太多希望。可是,想想父母曾经的对他的期待,他现在啥也不是。只觉得无颜见父母,能拖一天是一天。
就这么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杨仁荣越发不敢回家。每当看到寻亲节目,他就会躲进厕所,用冷水冲洗通红的眼眶。
另一边,杨家父母四处寻找儿子,始终不见踪影。老俩口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从小优秀的儿子忽然不再跟他们联系。但是他们坚信,儿子一定就躲在某一个地方。
几年间,杨家父母的头发全白了,眼角的皱纹也深了许多。此时,杨母被诊断出癌症晚期,她最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唯一的想法是录短视 频,想呼吁儿子快快回家。她说:“荣荣,妈不怪你,回来让妈看看你......”
视 频在网上迅速传播,远在西安的杨仁荣刷到时,手机 “啪” 地掉在地上。屏幕里,母亲瘦得脱了形,却还强撑着微笑。一瞬间,九年的委屈、愧疚、思念如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
杨仁荣终于站在了母亲的病床前,杨母颤抖的手抚上他的脸:“我的儿.....这九年你去哪里了呀?”
当听杨仁荣讲清失联的原因,一家三口抱头痛哭。
杨仁荣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业受挫后觉得无颜面对父母,选择了逃避;却不知道,这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煎熬。
作为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他们拥有更多勇气去面对困难。同时,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普通和平凡。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出人头地。
杨仁荣用9年的时间,终于明白:“有些路,绕得再远,终究要回家。”没有什么比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只要家人在一起,再大的困难都一定能克服。”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作品声明:为了提高文章可读性,文中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谢谢!
来源:萌萌夫妻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