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在保定考察重要讲话
保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保 定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保定调查队
(2025年4月30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在保定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把新颜值、新动能、新生态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加力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含定州)生产总值实现477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65.5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627.0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12.2∶32.8∶55.0。
全市(不含定州)生产总值实现433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2.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2.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434.6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11.1︰32.8︰56.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7830元,比上年增长6.5%。
图1 2020—2024年全市(不含定州)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表1 2024年全市(不含定州)生产总值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04.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52.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0万人;城镇化率61.10%,比上年末提高0.7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07万人,死亡人口7.6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8‰。
图2 2020—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4%,衣着上涨2.1%,居住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2%,交通通信下降0.9%,教育文化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3.8%。
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7.1万户,截至2024年底,经营主体106.3万户,比上年增长5.2%。其中,新登记企业4.5万户,年末累计企业31.2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2.5万户,累计个体工商户73.6万户。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9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67.0%;实缴税金319.5亿元,下降6.3%,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72.1%。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7.6%。新能源汽车产量15.0万辆,比上年增长68.4%;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338.0万千瓦,增长33.9%。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3%。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5.0%。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全年与京津合作项目441个,总投资额2860.5亿元。全年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8家,其中央企二级子公司1家,央企三级子公司27家。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13.0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421.1万吨,增长6.5%。其中,夏粮产量183.7万吨,增长1.1%;秋粮产量237.3万吨,增长11.1%。
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7.1万亩,比上年增长6.1%;总产量473.6万吨,增长6.6%。其中,食用菌(干鲜混合)产量16.8万吨,增长14.1%。
中草药材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增长28.4%。园林水果产量154.5万吨,增长5.8%。瓜果类播种面积24.6万亩,增长3.4%;产量92.9万吨,增长7.4%。
猪牛羊禽肉产量54.9万吨,比上年下降2.8%。其中,猪肉产量29.5万吨,下降5.7%;牛肉产量4.5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8.5万吨,下降2.6%;禽肉产量12.4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29.5万吨,增长5.2%。牛奶产量44.0万吨,下降2.0%。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年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4家,美丽休闲乡村37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4620个。农业机械总动力702.2万千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70.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2.2%,秸秆综合利用率98.5%。经营主体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99家,博士农场152家,家庭农场957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5%,制造业增长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
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医药制造业增长8.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2.3%,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7%,食品制造业增长11.7%,纺织业增长8.8%,金属制品业增长17.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6%。
表22024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138.0亿元,增长80.5%。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15.4亿元,下降30.1%。
四、服务业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6.0亿元,比上年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8.9亿元,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295.6亿元,增长2.8%;房地产业增加值371.5亿元,增长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10.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12.5亿元,增长12.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5%,利润总额下降4.3%。
全市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2亿吨,比上年增长5.4%;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67.6亿吨公里,增长4.2%。公路旅客运输总量1441.2万人,下降14.3%;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9.1亿人公里,下降12.4%。
全市(含定州和雄安)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4.8%。邮政函件业务83.3万件,增长45.6%;包裹业务29.2万件,增长15.0%。快递业务量22.3亿件,增长32.5%;快递业务收入130.1亿元,增长30.4%。
全市(含定州)电信业务收入69.7亿元。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229.2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52.8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980.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5.0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087.2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市(含定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8.9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图4 2020—2024年全市(不含定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全市(不含定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42.2亿元,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0亿元,下降13.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491.3亿元,增长6.6%;餐饮收入142.9亿元,增长2.1%。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1%,饮料类下降0.2%,烟酒类增长1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6%,化妆品类增长2.3%,金银珠宝类增长5.8%,日用品类下降6.4%,书报杂志类增长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1.2%,中西药品类增长14.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6%,通讯器材类增长5.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3%,汽车类增长13.3%。其中,与以旧换新政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类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65.1%、113.3%、25.5%。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8%。与“两重”政策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0%,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31.4%,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表32024年全市分行业建设项目投资增长速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1.2%,办公楼投资下降81.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9.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3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360.7万平方米。
全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815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成15061套,城市危旧房改造2029套,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7个。
七、对外经济
全市(含定州)进出口总值7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出口总值753.4亿元,增长13.6%;进口总值40.8亿元,下降19.7%。
全市(含定州)实际使用外资8361万美元。
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项目)39个,比上年增长39.3%,总投资6636万美元,增长7.4%,合同外资额2660万美元,下降44.2%。
八、财政金融
全市(含定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186.2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2亿元,增长31.7%。
年末全市(含定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684.1亿元,比年初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747.9亿元,比年初增长9.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368.9亿元,比年初增长8.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344.0亿元,比年初增长5.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61.2%。
保险公司(含定州和雄安)原保险保费收入302.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0.4亿元,增长6.7%;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1.7亿元,增长1.9%。原保险赔付支出143.0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74.0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69.0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08元,比上年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11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6元,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7,比上年缩小0.04。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13元,比上年增长5.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684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27元,增长6.5%。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4.8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148.9万人,城乡居民461.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1.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51.0万人,城乡居民670.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3.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6.7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0.3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9家,重点实验室144家,众创空间115家,农业科技园区147个,孵化器52家,产业创新联盟95家,国际合作基地30家。本年授权专利数12459件,比上年下降1.2%。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0171件,增长26.8%。全年登记技术合同194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1所,在校生9.4万人。高中92所,在校生25.1万人。初中330所,在校生40.5万人。小学1541所,在校生72.8万人。幼儿园2540所,在园幼儿21.4万人。
年末全市(含定州)有高等教育学校19所,在校生27.6万人,其中,研究生在校生2.6万人。
表42024年全市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含定州)有公共图书馆22个,博物馆9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3项。
剧场、影剧院4个,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全年拍摄纪录片2部,生产电影故事片1部。年末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21个。
全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0%。旅游总收入1322.6亿元,增长3.7%。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1821个,其中医院38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3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2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4个,村卫生室642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院(所、站)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0万张,其中医院5.7万张,乡镇卫生院0.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9.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4.0万人,注册护士3.8万人。
全市(含定州)养老机构(含社区)211个,床位30573张。其中,养老机构192个,床位29700张。养老机构中,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23个,床位7654张;其他各类养老机构168个,床位22576张。
全年全市运动员获省级以上奖牌819枚,其中,金牌343枚,银牌208枚,铜牌268枚。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7个,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93.6%。年末全市(含定州)体育场馆数(不包含体育场地)77个。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年用水总量22.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含定州)702.7毫米。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含飞播造林)48万亩。截至年末,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型能源发电量3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5%。其中:风力发电量2.7亿千瓦时,下降9.2%;太阳能发电量26.6亿千瓦时,增长2.4%;垃圾焚烧发电量8.1亿千瓦时,下降1.9%。
注释:
1.本公报2024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公报中部分数据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5.本公报保定市指标数据中,地区生产总值、电信业务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商标注册、年末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高校数、养老机构(含社区)和床位数、年末体育场馆数(不包含体育场地)、年降水量为含定州数据;邮政行业、保险行业为含定州和雄安数据;其他指标均为不含定州、不含雄安数据。部分指标因统计口径变化,与上年公报数据不衔接。
6.实际使用外资为商务部口径。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经营主体来自市行政审批局;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数据来自保定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京津合作项目个数、总投资额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乡村建设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货物运输总量和周转量、旅客运输总量和周转量来自市交通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电话用户数来自中国联通保定市分公司、中国移动保定市分公司、中国电信保定市分公司、河北广电网络集团保定有限公司、保定长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长宽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涿州分公司、涿州歌华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外商投资、对外投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技术创新、技术合同成交额来自市科技局;专利、商标注册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影剧院、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生产故事影片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拍摄纪录片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综合档案馆数据来自市档案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养老机构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运动员获奖牌数量、体育场馆(不包含体育场地)、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用水总量来自市水利局;年降水量来自市气象局;造林面积(含飞播造林)、自然保护区个数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价格、粮食、畜牧、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保定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