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菜,都这样“子”:拉条子、烤包子、马肠子、辣皮子、拉条子、皮拉子、炮仗子、酸奶子、奶皮子、假腰子、米肠子、面肺子……新疆人,都这样人:吃馕的时候像有钱人,吃肉的时候像更有钱的人。
新疆菜,都这样“子”:拉条子、烤包子、马肠子、辣皮子、拉条子、皮拉子、炮仗子、酸奶子、奶皮子、假腰子、米肠子、面肺子……新疆人,都这样人:吃馕的时候像有钱人,吃肉的时候像更有钱的人。
在新疆点菜,精髓在于:用最野的词汇,点最横的菜!
所以,在新疆点菜,懂行的人会用一套充满地域特色的“黑话”来表达对美食的极致追求。
这些词汇除了暗藏美食密码,还自带幽默基因,学会了它们,老板都会把你当“自己人”!
肉类暗号:
肉祖宗的自我修养
“羊娃子肉”,指未成年的小羊羔肉
肉质嫩如豆腐,自带奶香,是烤肉摊上的顶级食材。
点单时若只说“羊肉”,老板默认正常烤,但加上“羊娃子”三字或者加一句 “带点拐子筋”(羊蹄筋),老板会默默给你竖大拇指:“攒劲得很,一看就是常来的!”立刻解锁隐藏款鲜嫩美味。
“羊娃子肉”是随着新疆各地市场上维吾尔族烤肉师傅那句著名的“新疆吆喝”而出名的。
“哎,羊肉串,羊肉串,没有结婚的羊娃子肉,不香不要钱~~~”尾音拖得很长。
路过的人听来感觉特别有趣,一般都会被他们的诚意和幽默打动,坐下来就着馕吃上几串。
“冰碴驹骊”,指冬季吃冰碴草长大的小山羊
在天山山脉一带野外生长,冬季吃着冰碴草长大的驹俐。只有在每年冬季封山后、经过严寒洗礼的高山驹俐,才能称之为冰碴驹俐,这种山羊运动量大、肉质紧实,毫无膻味。
新疆人形容它“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堪称羊肉界的“黄金羊”。
“没结婚的羊”,指未配种的小羊羔
肉质更纯净鲜嫩,常用于清炖或手抓肉。
主食暗号:
碳水炸弹的隐藏菜单
“拉条子”,新疆拌面的俗称
家庭版的叫拉条子,在饭馆和餐厅则被称为拌面。
之所以叫它“拉条子”,那是因为它是用面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团经过按压搓成条状进行拉抻制作而成的一种面食,故称“拉条子”,拉条子用维吾尔语叫“兰曼”。
点菜的时候直接说:“老板,来份拌面,不加面/加面。”消化不太好的朋友,可以再加一句:“面不过凉水直接上就行。”
“萨木萨”,烤包子的维吾尔语音译
新疆各民族超级喜爱的美食之一。
不同于我们平常吃的蒸包子,它是用死面擀薄,包入鲜美的肉馅,直接进馕坑,外皮金黄酥脆,内馅鲜嫩多汁,就是刚出炉的时候有点烫嘴。
点烤包子记得说:“烤包子要热乎的!”老板就会告诉你要等多久,这个等待是值得的,因为咬开瞬间,滚烫的羊肉汁喷涌而出,混合着皮牙子和孜然的香气,烫嘴也舍不得松口。
馕,新疆美食的命根子
新疆少说有五十余种馕,常见的有油馕、肉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
近年来又开发出了玫瑰馕、葡萄干馕、核桃馕、辣皮子囊、苹果酱馕、黑加仑酱馕、红枣酱馕等。
在新疆有一种浪漫叫:你吃馕心子,我啃馕边子。
妈妈们让孩子们去买馕,一定会加一句:“哦yi~ 刚出炉的话不要路上吃没了!也不要只吃中间!完整的带回来一个!” 哈哈,没有一个刚出炉的馕可以完整地回家。
馕和西瓜,新疆人在夏天的常见吃法。
要么把沙瓤西瓜挖空,掰碎的馕浸在瓜汁里,清甜解暑,堪称沙漠版“水果捞”。
要么热馕就着水份满满的西瓜,在炎热的夏天,无疑是胃口不好时最好的代餐了。
最近爆火的馕言文,其实精髓不是比喻,而是倒装。
“老板,买个馕。”可能更加地道的说法:“欸老板,馕,我要一个,要刚烤出来冒烟儿的馕嗷~”这种充满地方特色的语言,不仅体现了新疆人的热情好客,也让生活的点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泼罗和皮辣红”,指抓饭和新疆特色凉菜
在新疆,吃抓饭时,都会点一个皮辣红。
如果说胡萝卜是抓饭里的蔬菜担当,那么皮辣红就是绝佳辅助。
皮辣红这道解腻最强凉菜,西红柿、辣子、皮牙子(洋葱,维吾尔语音译,新疆人只说皮牙子),切一切,加点醋,拌一拌,简约不简单。
除了凉菜,皮辣红组合也稳定地出现在几乎所有热炒拌面的菜码里。
“皮牙子”,新疆人的万能搭子。
皮牙子在新疆的地位,相当于辣椒在川渝地区。
新疆本地菜摊,各色皮牙子往往相邻而放。
常见的皮牙子,主要分为红、白、黄三色,看似只是外表颜色不同,实际上地道的新疆美食,不同的风味首先要归功于不同的皮牙子。
红/紫皮牙子:色泽鲜艳,入口辛辣。
如此个性张扬的红皮牙子,仿佛只有与番茄一道时才能有所收敛,因此除了摆盘美观的需要,红皮牙子大多是和番茄配合烹熟出现。
白皮牙子:个大水足,甜味丰富。
白皮牙子,卖相上就显出几分敦厚老实。
相比于红皮牙子带来的感官刺激,白皮牙子的口感要温和许多,生吃汁水足且甜味丰富,无论凉拌还是搭配羊肉都是极佳选择。
黄皮牙子:外形低调,炖汤必备。
黄皮牙子总的来说和白皮牙子差别不大,特别之处在于和肉汤结合后独有的辛香味。
味道温和的黄皮牙子经过肉汤炖煮,充分融入到汤水组合中,吃起来颇为软糯的口感,能缓解肉食的油腻。
总之一句话,新疆人对皮牙子的热爱,绝对不是几个固定搭配菜式能说清楚的。
被皮牙子征服的新疆人,从不吝啬对真爱的表达,在万物皆可配皮牙子的强势下,没有心的洋葱,最终赋予了新疆菜全部的灵魂。
甜点暗号:
咸党VS甜党的世纪和解
奶茶,可盐可甜的魔法饮料
奶茶世界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珍珠奶茶、芝士奶茶、黑糖啵啵等。
而在新疆,尤其北疆的饮食文化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什么头疼脑热,是一碗热奶茶解决不了的。”
传统奶茶,配料表只有鲜牛乳、砖茶、盐。表面浮着奶皮,配馕、果酱是北疆标配早餐。
▲图源 :小红书 @xaeda
随着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新疆的奶茶也有了化学反应:馕奶茶、蜂蜜奶茶、玫瑰奶茶等,奶茶的种类不断创新,百花齐放。
▲图源: 小红书 @牛奶巧妙妙
无论是传统咸奶茶,还是创新甜奶茶,亦或是全新口味,都值得品尝。
新疆奶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新疆文化的液态缩影。
“沙朗刀克”,酸奶刨冰,丫头子们的快乐水
沙朗刀克是维吾尔语,意为酸奶刨冰,读作sarang doghap(音)。
Sarang(沙朗)本意是“傻子、笨蛋”,但也用它称呼酸奶。
doghap(刀克)就是刨冰,由碎冰、清水和酸奶做成。
沙朗刀克是在刀克的基础上加入糖稀或蜂蜜。在冰花上舀上一勺用生牛乳发酵的酸奶,再加上一点甜蜜的蜂蜜,最后来次向上的抛甩。
晒着下午五点半的烈日,痛饮一碗刨冰,仿佛从火焰山落入了天池,那一刻,身体与精神都赤裸地感受到了“沙朗刀克”的快乐。
本地吃法告诉你:新疆刨冰不能用“抿”来品尝,和着冰碴子直接吞,一碗下去爽口怡心。
先在上个冬季提前取好放进地窖冰冻,待到炎炎夏日,用天然冰块制成饮品来防暑降温。
将磐石大小的冰块化为一碗碗绵绵如丝的冰花,不知经过了多少历练,才能解救被酷暑折磨的人们。
酸奶粽子,灵魂果酱,浇给~
在新疆,粽子早已跳脱了糯米与粽叶的固定搭配。糯叽叽的蜜枣粽子,浇上纯手工自制酸奶和纯手工熬制果酱,冷热酸甜交织。
一盘酸奶粽子,装下了半个新疆的甜蜜,咱就说,新疆人的日子怎么可能不浪漫呢。
来新疆的朋友们请记住:糯米要“倔”,酸奶要“野”,甜味要“叠”。
这道小吃,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甜点,还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品尝,也带来了更多的创意吃法,成为新的“食”尚。
新疆人的“子”,是把日子过成羊肉串的浪漫。
在新疆,每个“子”都是一团火:“羊娃子” 是草原的馈赠,“皮芽子” 是厨房的魔法,“儿子娃娃” 是胸膛的热血,“丫头子” 是心头的月光。
这些带着 “蛮子味” 的尾音,让戈壁滩有了温柔的褶皱,让大盘鸡的辣里藏着甜,让互联网未曾谋面的朋友们被馕言文洗礼后开口就是“Apple U。”
原来,语言也可以像美食一样,带着烟火气,带着人情味,一口咬下去,全是生活的香。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来源:我从新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