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压器又是哪来的?不是中国的,是“东芝制造”“日本出品”。可您猜怎么着?桥塌了,锅居然扣到咱们中国头上!啧啧啧,这操作,堪比魔术。
一座150年老桥,被一辆运着变压器的卡车一脚踩塌了!这事儿真离谱,这种古董桥,居然是没有载重限制的吗?
变压器又是哪来的?不是中国的,是“东芝制造”“日本出品”。可您猜怎么着?桥塌了,锅居然扣到咱们中国头上!啧啧啧,这操作,堪比魔术。
要知道,在印度,大桥就跟方便面似的——一泡就断。
别说一台变压器,哪怕一阵风,也能刮塌好几座。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出“买日本货,怪中国人”的大戏,是怎么演砸的!
2022年3月6日,一辆载着重达130吨大型变压器的128轮巨型卡车,从印度海得拉巴出发。目标明确,要把这台设备送到古吉拉特邦的输变电工程现场。
变压器非中国产。是印度政府特意避开“Made in China”,花大价钱从日本引进的电力设备。路线也挑的巧,卡车沿着纳尔马达普拉姆区的小镇公路,一路颠簸北上。
直到4月10日夜里,卡车抵达了凯斯拉街区。面前横亘着一座150年历史的老桥,叫苏赫塔瓦桥。
桥宽25英尺,日常勉强撑住几辆小车过。当天,这座桥被迫迎接这台压得地皮都低头的大胖子。
天亮前,巨型卡车刚压上桥身。咔嚓一声,桥塌了。卡车整个栽进干涸的河床,连带那台价值数千万的变压器也一起跌了个四脚朝天。
现场情况异常惨烈。路面龟裂,断面像被撕开的布条。幸好司机命大,只受了轻伤。可交通全线瘫痪,从博帕尔到那格浦尔的国道直接中断。
官方数据显示,事故后国道交通被迫改道,新增路程96公里。数千辆大车小车排长龙,滞留时间最长达10小时以上。各地道路发展局紧急安置指示牌,疏导失败,车辆仍堵成死结。
事情本该就此收场,调查责任,修桥赔偿。可印度某些舆论却跳了出来,把变压器原材料出产地扯到了中国头上,说是“中国设备质量不行”。
但事实摆在眼前:这座桥的设计荷载根本不是为百吨级运输准备的。150年前,连卡车都没影子,更别说130吨的工业怪兽。
变压器无论产地,都重130吨。桥梁基础年久失修,才是压垮事故真正元凶。现场警官古鲁卡兰·辛格确认,当时桥梁已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和老化脱落现象。
桥塌之后,卡车司机哈努曼·帕尔一度无奈滞留数十小时。另一名司机沙达布·汗,运载电子货品,同样被困在废墟附近,焦头烂额。
不是变压器的问题,也不是运输的问题,是桥的问题。所有数据、所有证词,都是指向同一个答案。
而甩锅中国的逻辑荒诞到令人侧目。变压器明明是从日本引进,打包、运输、安装,都是印度本地工程公司操作。事故全过程,中国一根指头都没沾。
苏赫塔瓦桥一塌,纳尔马达普拉姆区的交通立刻瘫痪。因为,博帕尔到那格浦尔繁忙的主干道断了。
应急指挥部连夜部署绕行。计划是,小车改道多拉里亚、哈达区的蒂玛尼、讷尔默达普拉姆区的德克纳村,再到贝图尔区,最后经博帕尔·蒂拉赫到奇乔利。
但路程增加96公里,绕行道路原本是村道,坑坑洼洼,勉强能跑小轿车。结果大货车一过,路面崩塌,交通彻底打结。
当地司机们怨声载道。橙子运输商哈努曼·帕尔原定傍晚送达博帕尔市场,结果滞留在路上四个小时,货品腐烂半车。
电子设备运输商沙达布·汗,原本打算次日完成交货,被迫夜宿野地。野狗出没,夜晚露水打湿,货品损坏一批,损失惨重。
国道断了,替代路堵了,小路崩了。就这样僵持了整整一周,交通才勉强恢复。而官方对此的解释,始终围绕“变压器过重”、“运载失控”,极力模糊桥梁年久失修与管理失职问题。
甩锅中国,成了最方便的遮羞布。只要舆论一响,中国就成了万能背锅侠。不提施工质量,不提桥梁寿命,不提承重测试漏洞。
这套逻辑,早已深深嵌入某些人的思维里。出了事先找替罪羊,哪怕事实全无逻辑自洽,也要强行安个“外因”。桥断了,路断了,舆论也断了理智。
桥塌了,脸也塌了。不过故事没完,塌的还不止这一座桥。
时间回到2022年4月29日深夜。风雨之夜,比哈尔邦一座横跨恒河的大桥主桥段两段桥面轰然倒塌。砸进恒河,激起十几米高的水浪。幸好施工期间尚未通车,无人员伤亡。
这座桥的身份不同寻常。全长23.16公里,南北引桥分别长4公里和16公里,主桥设计为30跨。投资171亿卢比,折合14.7亿元人民币,计划双向4车道,气势宏大。
本该是比哈尔邦的“荣耀工程”,却成了全印笑柄。施工单位是谁?印度本土大名鼎鼎的桥梁承建商——辛格拉公司。
第一次垮塌后,建筑方辩称:“强风导致。”可地区议员公布调查初步结果,砂石等建筑材料严重不合格。桥梁混凝土强度不足,承载力远低于设计标准。
调整设计,加固施工,准备年底复工。不料到了2023年6月初,同一座桥再次整体垮塌。这一次,连河中桥墩也跟着断裂倾覆,惨不忍睹。
两次塌桥,地点恒定,承建单位不变,教训清晰。工程本身质量不过关,材料偷工减料,监管形同虚设。
辛格拉公司近年来包揽了大量印度桥梁工程,但事故频频。除了这座恒河大桥,其他项目也多次爆出断裂、塌方。
关键问题不在单座桥梁,也不在单次事故。是系统性塌陷。是整个工程体系的松垮,是管理与执行环节的集体失能。
连带着一个可怕的现实浮现:在印度,今天塌了苏赫塔瓦桥,明天又是阿古瓦尼-苏丹甘吉大桥,后天不知道又轮到哪儿。
桥塌如常态,工程成笑柄。可惜,每一次事故,背后拖着巨额资金浪费,拖着民众出行困顿,拖着国家形象一次次塌陷。
苏赫塔瓦桥倒塌:交通骤然中断.timesofnews.2022-04-11
唐驳虎:大桥一年能塌两遍,印度工程为何事故频发?.凤凰网.2023-06-25
来源:小僧乱翻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