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写给那些“入错行”的人。预防胜过治疗,所以本文也是给想改行的人提个醒。当然,如果你一辈子不跳槽,倒也没什么,但人一辈子很难不换工作,更不大可能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所以入行须谨慎。本文所述的这些“市场不大认可”的行业和岗位,并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更多是讲一入
本文写给那些“入错行”的人。预防胜过治疗,所以本文也是给想改行的人提个醒。当然,如果你一辈子不跳槽,倒也没什么,但人一辈子很难不换工作,更不大可能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所以入行须谨慎。本文所述的这些“市场不大认可”的行业和岗位,并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更多是讲一入这些行业/岗位深似海,很难再跳槽了。
写了3小时,但花了4小时来排查并删除部分不适合的文字,可能很快还要被下架。讲点真话,只讲职场,不涉及其他,还是这么难。不过,本文确实可避免弯路,短则2-3年,长则20年甚至一辈子。
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1名:稳定的工作
毕业5年时,在中部城市能做到这么稳定的工作,确实让人羡慕,示例如下。
但,这里,有仨问题。首先,多吃了这么多,万一哪年追究过去,让你变本加利息全部吐出来,你怎么办?此外,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那么好的运气和关系运筹,进不了实权部门,所以绝大多数人找不到这种稳定的工作。最后,即使你进去了,没吃到什么,但社会和大家都认为你也是贪的,你就是贾宝玉身边的晴雯,跟贾宝玉肯定是有一腿的。
当然,尽管上图这位答者匿名了,并且设置了“关闭评论区”,我们还是要感谢他的,至少让毕业5年的同龄人有个参照。
但这种稳定的岗位一般轻易不会失业,所以才每年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进去,报考人数很快就将突破1000万人了,而每年省考+国考招收的总人数,不过才几万人,你就看看这个报录比,差不多100:1了!
我们还是感谢他们的一些信息披露:“月薪四千多”≈年到手20万≈税前年收入接近30万;以此类推,此人如果告诉你他“月薪八千多”,那就≈年到手40万≈税前50万了;以上等式之所以大致成立,显然不是数学公式出了问题,而是他们基本工资外有很高的福利和其他收入,原理描述过多次,见《民企年薪40万,真实工资大致是多少?》《同样是年薪20万,国企外企民企,选哪个?》。
有人说,稳定的工作还有事业单位的,是的,不管你是有编制还是无编制,哪天万一你也要出来求职,确实也傻眼了,因为你的工作经验很难被市场认可。
这么好的学历,一心想稳定,这天下哪有一招致胜的方法呢?
职场没有,人生,也没有。
更多的人贪图了“稳定的工作”,却不曾想过不稳定,觉得“不应该”“不正常”。
当然,上图这位美女群友自己是在外企工作,她只是目睹事业单位的朋友突然被扫地出门,内心纳闷,替朋友伤感和不平。其实当下很多体制内尤其半体制内工作也在减员、裁员、辞退员工,原理见《半体制内岗位的弊端》,方法见《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的人,有没有后悔的?》。
还有更多的稳定的工作,比如下图这位帅哥群友在大国企做采购,他想出去“提升提升”,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体制外的外企、民企、私企、上市公司的采购是怎么样一种存在,是否也五天八小时。小城市税后6千根本就不低。
关键的关键,他不知道他这2年国企的经验在求职时并不被待见,面试机会甚至都没有。与此类似的问题,就太多了,每天好几位来找我,实际上这就是耐不住寂寞。
这天下,实际上“稳定的工作”并不多。没有,所以稀缺,才会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家里掏几十万个去做收费员、加油工的,每天都在发生,过去在东北华北西北司空见惯,当下也开始往华南渗透并大有覆盖全国之势,这几年稳定的工作一岗难求。时代趋势浩浩汤汤,这天下本就没有多少稳定的工作,但是经过疫情三年的影响,现在很多人更想能找到这种稳定的工作了。
当然,追求稳定也没错,只是一旦稳定就不好找工作了。真实的求职市场,确实不待见那些刚从“稳定的工作”出来的人。原因很简单,温室里的花骨朵,做不了冰天雪地里的参天白杨,企业代表的是资本的力量,资本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劳动力。
其实,我们不应该用2009-2024年的历史去模拟和倒推2025-2040年的未来。我也鼓励大家尤其应届生珍惜机会进入稳定的岗位,只不过需要居安思危,将来一旦要出来,你要知道市场并不大认可你的工作经验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2名:保险业务员
这条是欺负应届生和盲目的往届生的,保险公司不是不好,而是保险这个行业到了中国就变味了。中国市场发展太快,保险公司太多,它的理念是学习外国那种保险精神,让你防患于未然,鼓动消费者为了未来而在当下买单。
保险消费者错在这里:指望不可靠的保险公司为你多年后买单。在中国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变革时代,这保险公司自己能活多少年,它自己都不知道,还指望它为你的未来买单?这就是扯淡,你得到的就是那张五毛钱成本的保单。
所以,保险市场在中国很难开发,大多是透支亲友的人脉关系,要么将自己迅速打造成别人的熟人来忽悠陌生人,卖保险就类似短期快速地骗取感情。
保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挂出“高薪”来忽悠一轮又一轮的职场小白,美其名曰“建团队”,让职场小白们来不断帮自己左一轮右一轮地去忽悠消费者。结果是各种坏处已经在社会上大量显现,在我们职场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应届生和事业中年人容易被吸引去卖保险。
当然,总有人能做出来,保险意识在国内也逐渐得到了加强,比过去好多了,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想做保险的可以当做副业去做,尽量不要将主业辞掉做保险业务员。入了保险行业,前两年大多要倒贴工资,此后还比较难跳槽,而且容易将亲友关系做黄了,下次求职时人事和企业还不大认可你过去的工作经验。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3名:房产顾问
这就是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员,包括大房地产公司的新房销售,也包括二手房市场的销售顾问,还有租房市场的那些销售顾问,目前蛮火的“链家地产”“中原地产”“贝壳租房”的业务员,也在其中,刚毕业尽量别去做。
这行当属于个人面对个人客户的销售,非常难做。加上现在房地产行业下行,大家尽量谨慎去做房产销售工作。在《销售能不能做?》里我也有所提及,“底薪+提成”薪资结构的工作,通过会海量招聘新人,每一批比如100个人,能有5人明年此刻还待下来,企业就不亏,10人留下来就是赚。
房产顾问如果去别的行业求职,人家不认可你的经验,HR拿着你的简历“嗯”了一声:“哦,卖房的。”他们会当做你没有工作经验。你就算是那占比凤毛麟角的销冠,或者做到了房产顾问经理,月工资到手2-5万了,你去人才市场求职看看,立马给你月薪5-9千,将你打回原形。你的高工资难以为继,千万别倒逼自己背负高额的贷款,见《为何有些岗位刚毕业工资就特别高?》。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4名:电话销售
电话销售本来是个蛮好的行业,做销售却不需要出去,只要维护下大客户关系,偶尔开发下新客户,还可以有个很好的听的名字叫BD(Business Development),这在世界500强那可是高端职位,行业大牛才能做的工作。
可惜,《科技越发达,骗子越多》,且因为网络和电话渠道的销售成本低,导致当下各种行业层出不穷,于是电话销售就遍布于各行各业,从各种传统的代记账公司、代注册公司、代理认证公司、代缴保险公司,到各种网络平台、融资平台、贷款顾问、理财APP、课程顾问、知识付费等等,层出不穷,通过100个电话销售员去海量地每天每人打300个电话。
公司的法宝叫概率论,因为这1000个电话里面正常能忽悠出来大概5个客户,但那995个电话还是需要你每天不停地去打的。有时你甚至被客户骂了或者挂了电话,你还要假装对方还在跟你聊,你要表现得彬彬有礼继续去自言自语假装客户跟你聊天。我早就说过了,“每一个苦逼的电话销售的后面都有一个苦命的大学生”。
电话销售的工资大致是2500+提成,大部分6个月内会被赶走,你不自动离职的话公司也会以你“业绩太差”“能力不行”不给你转正,然后你心灰意冷黯然离场,仨月后,你终于振作起来,找了份工作。新公司此时跟你谈工资,问你要薪资证明,不得了,傻眼了,你的“目前工资=2500”。
人才市场当然也不待见电话销售,当下还有很多类似电话销售的岗位,比如直播策划、网络主持人、电商专员、在线助教、催收员甚至招商经理等等,其实就是另一种电话销售,可以当做副业做做 ,说不定还能增加不少副业收入、做个网红,但是不能当做主业。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5名:地推(促销专员、营销经理)
在《销售能不能做?》中,我强调了要尽量做2B的销售,别做2C的销售,这里面有一种需要以具体商家为点对点客户的线下销售人员,美其名曰“营销专员/主管/经理”,其实就是海量地去扫街,类似挨家挨户去扫楼,找线下的商家来入伙,加入自己的“平台”,要么扫二维码下载自己的APP,这就是完成公司的线上线下“闭环”生态链,很多还要商家装自己公司的POS机的。
上周有位帅哥给我反应过,本周又来了位小姑娘说上当了,说公司打完鸡血后,让他每天去跑线下的商家,跑成功一家,“商家加入我们的平台要缴纳100元,我得到50块,公司拿50。”
这就是帮助创业公司创业,而创业公司自己本身一分钱不出,让大学生不要面子去忽悠线下商家的钱。传统生意的小老板,很多生意为艰,被创业公司忽悠得半生不熟,各种“概念”“我们是平台战略”“互联网思维”“本地营销”“垂直领域”一忽悠,被骗几百块,有些甚至好几万,包括让你去向商家推销APP和小程序的,就太多了。
这种营销专员,无论是叫主管、经理还是叫你总监,就是帮助骗子去骗人,学名叫地推,主要工作是扫楼。年轻人尽量别去做,睁大你的眼睛,别看它叫做啥“美团”“滴滴”“点评”的貌似500强,要么某某“知识产权”“专利公司”“医天使顾问”看似高大上,这都是美化了的,目的是忽悠你的青春来帮它的创业做炮灰。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6名:驻外工作
这种驻外工作,之前就有,现在范围大了,各种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貌似你的母公司高大上,实际上是全球各地尤其第三世界非洲中东拉美中亚东南亚让你去驻点。
驻点是啥意思?长期驻场,貌似你是个陆干,实际上扯淡,你就是个刚毕业就被忽悠到了海外的大学生,啥都不懂要你做啥监工、监理和客服。这种驻外工作每年忽悠大量毕业生入套,通过招聘的皮囊请君入瓮,要么常驻国外要么常驻外地,风吹日晒,薪水也没高多少,但思家心切啊,你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游子”。几年后你不愿意待了,想回家,怎么办?
凉拌,先洗个脑挽留你,然后各种为难,算了,你自动辞职,自己解决就业吧!这就是上百个人咨询过我的未解之困,目前他们大概有20%仍然一直就待在海外,30岁了未婚,继续聊着祖国的微信、心系国家、但身在异国他乡、纠结着;70%回国辞职自谋生路;也有10%的说总公司给他调岗了。
大家注意下,这种驻外岗位,民企也有很多,民企怕你不就范,会增加更多的鸡汤和洗脑,这不同于刚刚的那些大企业,后者不需要洗脑,大公司牌子引诱你即可,告诉你“好公司”“机会难得”,无论你是本科还是硕士,都会让你一开始莫名中自己去期待“调回国”“转岗”“回母公司”“升职”。你期待的,不大可能实现,你看下这位硕士为何回来愿意做保姆,《外国语大学的女硕士,为何去做保姆?》。其实,所谓的工地,也不大能去,也是这种工作,见《施工单位能不能去?》。
当你没有钱时,你别当自己“穷得没什么可骗的”,错了,你还有青春和你的肉体。这种驻外岗位是传统的出国常驻的体力活,不是我们白领出海的陆干,大家要注意区分,见《什么叫“陆干”?》。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7名:猎头
这个还是要讲一下的,因为市面上每一本书,包括百度、知乎里的文章,就没有一本甚至一篇说真话的。猎头(Hunter)是啥呢?顾名思义,就是帮大企业招人的高端人才中介。之前稍有提及,猎头行业前景萎靡,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正在蚕食猎头市场,猎头行业要么转型要么业绩下行,趋势是不变的。
但猎头公司的办公室都在高大上的写字楼,这点刚毕业的年轻人特别喜欢,“办公环境不错”。办公环境再好,你搬不回家啊,傻孩子,3年后你就不这样想了。
实际上,本篇也是写给猎头看的,猎头的最终归属是进入具体企业的功能部门去,最常见的就是进入大公司的人事部门去做招聘工作。但是,这步转型,是猎头一辈子的里程碑,80%的猎头是达不成的。
没转型成功的,要么就是个年龄大的老猎头 ,要么就是合伙再开个猎头公司,也有部分创业去了,比如搞个人才中介和人力外包公司,比如国内这几年上升姿态中的“猎聘网”,这家毫无疑问就是猎头起家的招聘网站。
不谈最终归宿了,就看猎头的工作,你刚毕业去做猎头,做两年还是不错的,因为刚毕业时猎头的工资会比同龄人高,猎头公司的规章制度也人性化,提拔制度和薪资提成也更好一点,刚毕业时会比大多数同龄人工资高。
但最好第三年能进入企业尤其500强等大公司去,否则你8年的猎头经验,市场上什么行业哪个岗位需要你呢?说来说去,多花了5年,还是回到原先的目标企业的HR部门,又绕回来了。
猎头,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电话销售,这工作经验也不大受人才市场待见,本文将之排到后面,是因为猎头前2年的工资尚可。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8名:银行柜员
“桂圆”,这实际上是银行柜员。中国的金融行业是特殊管制的行业,对于外资民资限制很多,私人资本更不能参与,所以,你做柜员,就只能在几大银行间跳槽。
并且,银行每家内部提升非常困难,不但有很多业绩指标,关系还要到位,学历和各种证书硬件要求还一个不能少。之前我也写过,来咨询我的人中,我也有几怕,其中一怕就是柜员来问:“我如何转行?”
柜员工作熟悉一下也好,对未来在银行做后台工作是很有用的,但你想跨行跳槽或者转岗换个工作,市场就不大认可了,因为他们公司没这岗位啊,比较低端,初中高中生也能做,要么让你做出纳?月薪4千3,你来不?你现在柜员已经月薪1万2,转不动,你待着吧。这就是人生。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9名:医学农学
我有三大怕,一是柜员要改行,二是医生要转岗,三就是农学毕业生求职。
柜员刚刚说过了,而且真正的医生想改行的并不多,而是医学院的毕业生不大容易改行。之前误判写过《医学毕业生,如何职业发展?》,根据我这么多年的求职指导经验,有两类人因专业最难求职,主要就是医学院和农学院的毕业生。
也不是“学院”或者“大学”的字眼问题,就是学医的和学农的,最难就业,也很难转岗,工资也比其他非医非农毕业生工资低多了,非常难谈工资。学医的跟“学金融的”类似,错误估计了形势,很多大专、本科医学毕业生,你说出来能做医生吗?
父母给他们填写志愿时冲着学医好,关键医学是个需要多年深入研究以及临床经验密集型的行当,大专、本科医学生在本行业基本没啥大作为,毕业时就业都很为难,更不要说改行了,企业不认可你所学的医学知识,也不是不认可,而是你的知识来了没用。
农学还不如医学,医学可以去医院、卫生院、医疗系统和卫健委等单位和机关,你学农学的意味着要在农业相关行业就业。也不是说农业不好,只是你很难去找到农业相关的你可以就业的载体。
最不受市场待见的岗位第10名:特殊行业
之所以有这个特殊行业,是因为我不想在一篇文章里写完所有岗位,也写不完。特殊行业的工作,说得很简单,就是比较特殊的行业,行业内企业不多,或者岗位比较特殊,离开本行业就没这岗位了。
前者行业,比如最近一位本科毕业也才2年的群友,他找到了两份工作,一个在汽车零部件外企,一个Offer来自一家烟草公司国企。薪资外企稍微高点大概18万,国企比较稳定,也不差,年收入说是15万。来问我选哪一个?
我说:“你那城市几家汽车行业的公司?”
他说:“很多,上百家吧,可能上千!”
我追问:“烟草公司几家?”
他立即有了答案:“就这一家,周边300公里内也就这一家烟草公司,,,懂了,谢谢幽哥!”
看到这,你别以为我害他,你以为烟草公司地方垄断,大国企、稳定、福利好。错的,你刚毕业一外地大学生,你还混国企?步步惊心,哪句说错了,哪个事情无意犯错,一旦给你穿几双小鞋,你试试看,还待得下来不?毫无关系,要裁员也第一个裁你。
当然,行业过窄,就是我们这里的要义,尽量别去所谓的“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没有竞争对手,实际上同时也就是“没有下家”,不好跳槽,包括军工、航天、飞机制造、核能等等行业,不是说不好,只是说出来后因为行业较窄很难跳槽。
还有那些违法、非法、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犯罪的行业和行当,这些宪法里都有规定,比如黄色、赌博、贩毒、间谍、特工、卧底等等,也归类为特殊职业。你别觉得利润好、收益高,就怕一旦出来后你就没了下家,简历又不能写,很难找到新工作。
除了以上十大类,还有些未完待续的岗位,其工作经验也不大受到认可,因为篇幅有限,这次就不细述了,包括明星经纪人、家庭保姆、各种顾问、教练、群众演员、模特、甚至西餐厨师等等,其工作经验因行业受限、小众、过窄、不符公序良俗等等原因,在跳槽时也不大受到待见。
大家都是普通人,一旦换工作就需要回归世俗的认可范围,就好比简历里的行业、企业、职位都更加世俗化,才更容易得到认可,更方便找到工作,更容易跨行就业,见《我的职位名很奇怪,不常见,在简历上该怎么写?》。市场不大认可的工作经验,你可以悄悄做副业,做主业就要谨慎,以免跳槽跳不动。
本文适合转发给30岁以下的群友、星友和读者,挽救青春的,才是胜造七级浮屠的。
来源:职场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