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陵江畔,洪崖洞的灯火次第点亮,流光溢彩中游人如织;长江之滨,白帝城的晨雾缭绕千年古迹,研学团队正聆听诗城遗韵;武陵山脉,土家吊脚楼升起袅袅炊烟,民宿管家忙着接待避暑游客……初夏时节,重庆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在这幅“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动人画卷背后,重庆市纪检
嘉陵江畔,洪崖洞的灯火次第点亮,流光溢彩中游人如织;长江之滨,白帝城的晨雾缭绕千年古迹,研学团队正聆听诗城遗韵;武陵山脉,土家吊脚楼升起袅袅炊烟,民宿管家忙着接待避暑游客……初夏时节,重庆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在这幅“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动人画卷背后,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以有力监督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用清风正气擦亮城市名片。
嵌入监督护文脉 助推文旅互融共生
在巴南区“柴坝互通—圣灯山景区”公路施工时,古墓葬群意外现身。面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文物保护的两难,该区纪委监委启动“室组地企”联动机制,叫停工程并推动文物勘探,确认该文物需原址保护后,督促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安全隔离文物本体与建设工程,加强250万元文物保护资金使用监督,最终实现景区建设与文物保护双赢。
这种“嵌入式”监督已成为常态,巴南区纪委监委紧扣党中央关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以“室组地企”联动深化“穿透式”“立项式”监督,围绕文旅产业扶持政策执行、重大文旅项目资金使用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健全闭环落实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监督推动下,相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我陪业主走程序”等措施,去年以来,完成行政审批事项126项。同时,紧盯文旅资金使用,督促细化预算审批、拨付流程等监管清单,确保每一笔都用在刀刃上。
4月6日,2025年丰都庙会圆满收官,街头巡游、非遗展演与互动体验交织,现场人潮涌动,尽显丰都文旅活力。9天活动时间里,接待游客393万人次,揽金23.55亿元。在这场激活旅游经济的盛宴背后,丰都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紧盯文旅重点项目全流程,以精准监督护航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为擦亮“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底色提供纪律保障。
聚焦文旅项目要素链,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对南天湖环湖治理、九重天研学基地等项目开展全周期监督,推动整改问题3个、拨付资金300万元;针对旅游路线、景区管理等“中梗阻”,强化“体验式”监督,实地走访餐饮、民宿等关键点位,提出意见建议26条、督促整改26项,压紧主体责任,助力丰都文旅以优质服务与多元业态持续“出圈”。
清障赋能净生态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监督既要“栽花培土”,也要“拔稗除莠”。近年来,彭水自治县纪委监委重拳整治文旅乱象,严肃查处了重庆两江假日酒店彭水分公司原管理人员孙某某、左某严重违纪违法案,两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财物,严重扰乱文旅市场公平,连带12名涉嫌行贿人员被处理。案发后,涉事企业纪委同步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食材采购不规范、资金管理漏洞等问题,督促梳理修订内控制度20余项。
针对案件暴露的监管漏洞,该县纪委监委推动文旅委、市场监管局常态化开展文旅市场乱象整治,围绕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乱象实施监督检查15次,高效办结文旅投诉举报76件,整改4类经营规范性问题,形成“查处一案、规范一域”效应,为县域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纪律护航。
监督的“力度”正转化为发展的“温度”。雨后初霁,云阳县凤鸣镇黎明古村薄雾缭绕,修缮一新的彭氏宗祠内,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聆听。不远处的一栋民宿里,村民彭宁正忙着打理自家小院,院内绿植环绕、古色古香,“这个月客房天天都有人预订,村里每天至少要接待五六百名游客!”他笑意盈盈地说道。
“来黎明村打卡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启用了一些新的旅游业态,还引进了旅游项目,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产品。”该县纪委监委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设施占地等难题,督促管理单位农高集团优化资金扶持,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委大力推广“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10余户村民返乡创业,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同时,完善环村公路、污水处理等设施,村居环境焕然一新,2024年带动全村旅游收入超50万元。
监督实效回应游客关切,在涪陵红心美酒小镇也化作疏堵良方。面对节假日“停车难”问题,涪陵区蔺市街道纪工委现场督导,督促交管部门、村建服务中心等增派力量疏导交通、提供停车指引,让游客的“烦心事”变成“顺心事”。“现场交通指引非常清楚,大家再也不用堵到一起了。”游客陈女士的点赞,正是惠民监督成效的生动注脚。
红岩育廉树新风 筑牢廉洁文旅阵地
4月22日晚,《重庆·1949》剧目在如潮掌声中落幕,观众沉浸于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壮烈史诗中,一位四川游客直言“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
沙坪坝区纪委监委深挖红岩精神中的清廉文化元素,积极探索清廉文化建设同文化产业发展、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动打造《重庆·1949》红色精品剧目,用艺术表现形式重现“狱中八条”,将革命先辈的清廉风骨镌刻进观众心中,助力重庆1949大剧院打造成为全市标志性文化IP。在此基础上,联动文旅、教育等部门构建多维传播矩阵:培育“红岩清风·廉洁齐家”等清廉文化品牌,开发《请回答1949》红色剧本杀,建立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让清廉文化从剧场舞台延伸到家庭、校园、社会,实现“红岩育廉”与文旅产业的深度共融。截至目前,重庆1949大剧院已吸引150万观众观演,5000余家单位在此开展红色教育,获得“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等荣誉20余项。
“要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走进涪陵区白涛街道816工程景区,声光交织的洞体内人潮涌动,游客们在一声声令人震撼的口号中沉浸式感受三线建设的激情与保密基因的烙印。三十公里外的罗云镇,一条步道,既是山水画廊,更成精神粮仓:游客穿行于青山翠谷间的清廉文化步道,沿途扫码解锁“红军井”等廉洁故事,父母牵着孩子用脚步丈量“微长征”,在边走边悟中感受清廉文化。
涪陵区纪委监委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文旅发展结合起来,做好“红岩育廉”,以红色文化为魂,通过文化挖掘、场景创新、生态优化等方式,编织起红廉文旅生态网。从绝密工程到人气景区,从休闲步道到“行进中的清廉教育课堂”,从单向输出到互动体验、户外实践等多维体验,涪陵区让红岩精神与清廉文化可触可感,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廉赋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原稿点击>>监督执纪护山水 红岩育廉润文旅 重庆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