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摘要:当地时间4月30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登上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舞台,舞动飒爽英姿,绽放东方魅力。这是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全球演出的第49座城市、第59个剧场、第249场。至此,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累计观演人次已超34万。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在俄罗斯持续掀起中华文化热浪
当地时间4月30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登上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舞台,舞动飒爽英姿,绽放东方魅力。这是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全球演出的第49座城市、第59个剧场、第249场。至此,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累计观演人次已超34万。当晚,古老的马林斯基剧院因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而沸腾。这座拥有242年历史的剧院,作为俄罗斯乃至世界艺术的璀璨明珠,见证了无数经典艺术作品的诞生与传承。剧院还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芭蕾学派,成为世界芭蕾艺术的重要中心。
而在这一刻,马林斯基剧院响彻云霄的掌声、欢呼与喝彩声,属于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来自青春深圳的文化名片,展现出的精气神,征服了这座芭蕾圣殿和圣彼得堡市民。
舞剧《咏春》圣彼得堡首演圆满落幕,演员们精湛的演出征服了现场观众们,在持续一分多钟的欢呼、鼓掌后,观众们自发用掌声打起节拍,等待演员谢幕返场。
在现场热烈氛围的带动下,演员们多次冲台返场,和台下观众互动比心,热情的圣彼得堡观众们也离开座位,簇拥在舞台前,用手机记录美好瞬间。
演出结束后,圣彼得堡对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马米舍夫来到后台,与舞剧《咏春》的演员们亲切交流互动。他赞叹道:“《咏春》的高质量与马林斯基剧院的殿堂级地位相得益彰。我虽未曾到过深圳,但通过这部作品,我感受到深圳是一座文化氛围浓郁、底蕴深厚的城市,与圣彼得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气氛到了,剧院内外“《咏春》味”拉满4月30日,圣彼得堡蓝天白云,日光晴好,一扫往日阴雨蒙蒙之象。马林斯基剧院内外被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广告装点一新。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俄罗斯复兴风格的剧院外墙上,以黑、黄为主色调的《咏春》海报格外显眼。步入剧场内,《咏春》的电子屏广告随处可见,氛围感拉满。观众通过触摸、点击屏幕即可实现“一站式购票”。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取得的巨大成功,让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媒体分外好奇,这部舞剧究竟有何独特魅力?面对俄媒连珠炮弹式的热情提问,《咏春》主演许天慧、王沅琳、冯浩然、常宏基以及《咏春》编导李哲晨轮番上阵作答。有俄媒提问《咏春》主演,对俄罗斯观众的印象。许天慧回答说:“我对俄罗斯观众印象深刻。每一个舞蹈片段都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尤其是那些精彩的片段,他们还会高呼‘bravo’。他们对我们的喜爱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信。感谢俄罗斯观众的支持。”
还有俄罗斯媒体提问主演们对圣彼得堡的印象。冯浩然回答说:“圣彼得堡,颜色鲜艳,充满了艺术感,既漂亮又大气。”
武舞融合,弘扬“不争输赢扶弱小”的精神中国功夫在俄罗斯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俄罗斯媒体们特别好奇,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主演通过练习“舞武融合”,习得了多少“真功夫”。对此,许天慧笑言:“武术教练告诉我们,实战中最重要的还是随机应变。我们在排练中学习武术套路,不仅是为了技巧,更是为了理解武术的精神。我们将武术的精气神、气息融入舞蹈中,让舞蹈更加流畅,更有舞感。”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形体教研室主任塔季扬娜·叶夫根耶夫娜以及众多俄媒还集体来到剧场内观看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彩排。
当地时间4月30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演员们为晚上的圣彼得堡首场演出进行彩排。
掌声如潮,架起一道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午6时许,观众陆续入场。
剧院大厅人流如织,人潮涌动,观众们争相在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背景板前拍照、打卡留念。
当晚7点,圣彼得堡华灯初上,城市宛如一幅油画。马林斯基剧院内,舞台上,灯光缓缓亮起,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序章就此展开。
舞剧以双线叙事的形式展开,一边是叶问在香港的奋斗历程,另一边是电影摄制组的追梦故事。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将咏春拳的刚柔并济与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都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向观众讲述着古老而丰富的中国故事。
在下半场的演出中,四大功夫门派掌门人过招的舞段尤为精彩,令人热血沸腾,成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华彩段落。饰演叶问的演员常宏基,展现了超乎年龄的稳健与收放,将咏春拳的精髓完美呈现。观众们被深深打动,现场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马林斯基剧院的演出,不仅让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绽放光彩,也进一步加深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这一刻,马林斯基剧院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连接起两个伟大国家的艺术与心灵。
审读|吴剑林 桂桐 甘霖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