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0年11月至1930年9月,毛泽东先后十次来到萍乡,深入农村、工矿,进行社会调查,撒播革命火种,开展革命活动,从而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
收听音频
毛泽东的萍乡之行
1920年11月至1930年9月,毛泽东先后十次来到萍乡,深入农村、工矿,进行社会调查,撒播革命火种,开展革命活动,从而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
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
1920年11月22日,夜幕笼罩下的萍乡火车站,走出了一位神色坚定的青年,他便是毛泽东。彼时,他因诸多事务第一次来到萍乡。这次行程,虽有 “考察” 之名,但从后续发现的史料来看,其内涵更为丰富。在城郊的小旅馆里,毛泽东静下心来,主要研究新民学会会友蔡和森、萧子升等当年8月各自从法国写来的信,总结湖南自治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建党和社会改造的道路问题;同时,编辑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一、二两集,确定了第三集的内容和信稿。其间,给5位会友各写了一封信,又在4位会友的信后各写了一篇答词或按语。毛泽东在萍乡逗留了大约一个星期,这一星期,是毛泽东的思想发生急剧变化,并产生新的飞跃的一星期。
1921年10月下旬,毛泽东遵照党的一大决议,第二次到安源路矿调查研究。他下到又黑又脏的煤井,同工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疾苦。毛泽东下矿井同工人促膝谈心,教育工人:“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帝国主义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他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反抗压迫与剥削。他说:“我们工人只要团结得紧,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他告诉工人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还打了个比方,说:路上有点小石子,大老板抬脚随便一踢,就踢开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合成团,大老板搬也搬不动。通过考察,对安源路矿企业的性质和工人阶级状况进行分析后,他认为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的地方”。
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教职员合影
此后的几年间,毛泽东又多次往返于萍乡,1930年,对于萍乡而言更是意义非凡。这年的9月下旬,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撤出进攻长沙的战斗后,经株洲、醴陵到安源扩充红军。这是毛泽东第十次到萍乡。毛泽东在有两万多工农群众参加的欢迎红军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滥的讲话。毛委员动员后,红军的各部队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门前广场上设立了许多扩红点,每个点都挤满了踊跃报名参军的路矿工人和附近乡村的农友们。这次安源扩军,对红一方面军的工兵部队和通信兵部队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由148名安源矿工组成的挑夫队,在1930年10月攻克吉安后,组成红一方面军工兵连,成为红军最早的工兵部队;一批安源机械工人收集矿山的电话机、电话线等通讯设备参军,组成红三军团电话大队,成为红三军团最早的通信兵部队。数千安源工人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跨过万水千山,历经南征北战。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