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三凌晨时分,巴基斯坦军方雷达发现印度空军的4架“阵风”战斗机从印控克什米尔附近的空军基地起飞,在印巴实控线附近进行所谓的“夜间巡逻”。
据环球网4月30日报道,周三凌晨时分,巴基斯坦军方雷达发现印度空军的4架“阵风”战斗机从印控克什米尔附近的空军基地起飞,在印巴实控线附近进行所谓的“夜间巡逻”。
巴基斯坦广播电台称,巴空军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些印度战机的存在,并迅速出动战机进行回应,双方围绕印巴实控线空域展开了空中对峙,最终,经过一个回合的较量后,印度空军选择了退缩,主动撤离了该空域。
尽管双方均未越界,但歼-10C的首次实战亮相,无疑为这场博弈注入了新的技术变量。
从性能上看,歼-10C与“阵风”同属四代半战机,但巴方歼-10C配备的PL-15E中远程导弹(射程145公里)对印度“流星”MK-1导弹(射程100公里)形成压制,而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优势,更让巴方在超视距空战中占得先机。
此外,巴空军近年来通过中巴联合演习,积累了对抗S-400防空系统等复杂战术经验,体系化作战能力显著提升。反观印度,尽管“阵风”载弹量和多用途能力突出,但在缺乏预警机支援的情况下,单机突防的威慑力大打折扣。此次撤退,既是技术劣势的体现,更是战略误判的代价。
这场空中博弈背后,是持续数年的军备竞赛缩影。印度自2016年以88亿美元天价采购36架“阵风”后,又在2023年追加26架部署于海军。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在2022年以15亿美元引进25架歼10C,尽管初期遭遇国内议员质疑“能否对抗阵风”,但实战表现逐渐打消疑虑。
军事专家分析,歼10C配备的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5导弹(射程达200公里)形成“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能力,而“阵风”虽具备14个挂点的多用途优势,但其配备的“流星”导弹射程(约150公里)稍逊一筹。
上次印度空军主要是使用了SPICE-2000这类武器,巴基斯坦空军没选择用空地导弹去打印军,而是用类似的LS-6型BDSINS精确制导弹药。
这回,巴基斯坦空军大概率还是会派出F-16和歼-10CP负责防空任务,FC-1则带上对地攻击武器,专门用于打击印度的地面目标。抵御印度空军的任务,就交给F-16和歼-10CP去完成了。
其实说到这儿,双方实力的强弱差不多也见分晓了。不过,有一些较真的朋友可能会问,如果阵风不打远战,而是选择快速突进和巴基斯坦的歼-10C“狗斗”,就玩拼刺刀,那歼-10C还能否胜出呢?
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可能,毕竟阵风得在遭遇几轮攻击后,才能和歼-10靠近进行空中格斗。不过,咱退一步说,俗话说“料敌从宽”,万一阵风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歼-10C能不能迎头痛击呢?
这次的空中对峙不是偶然发生的,它反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长期以来的紧张关系。这种情况其实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一个缩影。
印度总理莫迪之前已经允许军队自行决定行动,这意味着两国发生更大规模冲突的风险正在上升,局势令人担忧。
巴基斯坦也在积极备战,加强防御力量。他们部署了红旗-9BE防空系统,并且提高了首都地区的空中防御级别,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在积极进行调解,希望局势能够缓和。
美国国务卿分别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长打了电话,建议双方建立军事热线,并在两国边界设立30公里宽的缓冲空域,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也派出了负责南亚事务的特使前往伊斯兰堡访问,并且与巴基斯坦外长进行了紧急沟通,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任何一方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南亚局势紧张,是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最危险的军事对峙。
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就是一个警示,最初看似普通的边界摩擦,逐渐升级为持续74天的激烈山地战,造成严重后果。这种历史教训提醒人们,必须高度警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现在,有了歼-10C和“阵风”这类新式战机,现代空战的风险控制变得更有难度。
以前容易判断的情况,现在可能变得模糊不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冲突。
多种先进战机的出现,让空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危机管理需要更加精细的策略和更快速的反应,防止误判和意外升级。
歼-10C的霹雳导弹与“阵风”的“流星”导弹在雷达上形成复杂局面,南亚和平局势面临严峻考验。这不仅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理智与战争的较量。
在核武器的威胁下,印巴两国能否保持冷静,避免冲突升级至不可控的程度?国际社会的努力能否有效,为南亚地区带来长久的和平?
这不仅仅关系到地区稳定,也与全球的未来息息相关。
近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其中25人都是印度游客。据幸存者描述,恐怖分子在开枪前曾指责印度游客支持莫迪总理,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印度方面的愤怒,莫迪政府将枪击案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TRF组织后,立即对巴基斯坦启动多项反制措施:
驻巴防务人员撤离、使馆规模压缩、陆路通道关闭。其中最危险的一条就是宣布中止执行《印度河水域条约》,印度水利部突然声称由于巴方"系统性违反协议",印度将不再履行水资源共享义务。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表示,希望双方都能冷静,不要让情况变得更糟,通过好好沟通来解决问题。
不少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都觉得,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的那几个“大国”,应该更积极地出面,劝说印度和巴基斯坦重回谈判桌。
他们认为,这样才能通过和平的办法,好好谈谈,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避免南亚地区出现动荡,维护当地的和平与安定。
印巴边境的硝烟还在飘,克什米尔的伤痕还在淌血。这场冲突不只是两国的恩怨,更是美俄中三方的大国角力。
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中国的战略抉择,甚至南亚的和平,都在这场危机里摇摇欲坠。咱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多了解这背后的门道,支持用对话把战火掐灭。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南亚的火药桶真炸了,那可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平的路还长,点亮它的火种,得靠每个人的努力。
来源:铃木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