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传播极为便捷的今天,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交流看法的广阔空间。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这片虚拟天地中,自己能自由地表达心声,无论是对时事热点的见解,还是对企业服务的评价。然而,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的一次举报行为,却像一记重锤,敲碎了这份美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
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你的举报权滥用了!
在信息传播极为便捷的今天,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交流看法的广阔空间。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这片虚拟天地中,自己能自由地表达心声,无论是对时事热点的见解,还是对企业服务的评价。然而,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的一次举报行为,却像一记重锤,敲碎了这份美好的想象,将公民言论自由被侵犯的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
日前,笔者在浏览一篇与金融行业相关的文章时,有感而发,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观点。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网络互动行为,就像在热闹集市里,人们彼此交谈分享想法一样。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笔者就收到了平台通知,告知自己的评论被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举报侵权。看到这条通知,笔者满心都是疑惑与愤怒,这简简单单的评论,到底侵了哪门子权?
在深入思考这一事件后,众多疑问如潮水般涌来。首先,从最基本的常理判断,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魂不怕”,上海拍拍贷金融公司如此急切地举报,到底在害怕什么?是评论内容触碰到了他们不愿为人所知的痛点,还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压不同声音,从而维护自身的所谓“形象”?
从法律层面来讲,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是受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当然,言论自由并非毫无边界,它不能触犯法律底线,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但笔者的评论,仅仅是基于对金融行业的了解,以及对该公司业务模式的一些思考,用理性、客观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没有捏造虚假事实,也不存在恶意诽谤、侮辱等不当言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名誉权、侵权责任等相关规定,以及《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网络信息管理规范,这样正常的评论行为根本不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
可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却不管这些,直接动用举报手段,试图让笔者的评论消失。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举报权的滥用。举报本应是用于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如今却被他们当成了打压正常言论的工具,实在令人不齿。这就好比在一场公平的辩论中,一方辩手说不过对方,就直接把对方的嘴捂住,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公平公正的交流环境,更是对法治精神的公然践踏。
回顾过往,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在网络上,有不少消费者在分享自己与该公司的借贷经历时,一旦提到诸如暴力催收、利率过高等负面问题,就会遭遇各种形式的打压。有的评论被删除,有的账号被限制,更有甚者,还会收到律师函威胁。这些消费者,只是想把自己的真实遭遇说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这家公司,提醒他人注意风险,他们的言论怎么就成了“洪水猛兽”,非要被“赶尽杀绝”不可呢?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的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且愚蠢的。一个真正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批评,应该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不断改进自身的服务和管理,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而不是一味地打压言论,试图掩盖问题。这样做,或许能在短期内避免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只会让企业失去民心,失去市场。就像一座看似坚固的城堡,内部却被自己的短视行为一点点侵蚀,最终必将轰然倒塌。
此次事件,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评论纠纷,它反映出的是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对公民权利的漠视,以及对市场规则的不尊重。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让这样的行为得逞。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容侵犯,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压言论的企业,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希望上海拍拍贷金融有限公司能够早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不当行为,以更加开放、透明的姿态接受公众的监督,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
来源:水墨鄂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