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白玉兰奖视帝预测投票刚出炉就炸了锅——于适凭《我的阿勒泰》以数千票断层登顶,李现、靳东等实力派被甩开,张若昀更是在男频剧《庆余年2》加持下意外垫底。这结果让人直呼看不懂:观众投票和专业评审的标准,咋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白玉兰奖视帝投票爆冷:新人碾压老戏骨,观众口味大反转?
2025年白玉兰奖视帝预测投票刚出炉就炸了锅——于适凭《我的阿勒泰》以数千票断层登顶,李现、靳东等实力派被甩开,张若昀更是在男频剧《庆余年2》加持下意外垫底。这结果让人直呼看不懂:观众投票和专业评审的标准,咋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草原青年”凭啥杀出重围?
于适这次能火,全赖《我的阿勒泰》里那个活脱脱的牧民巴太。剧组放出的花絮里,他顶着大太阳学挤羊奶、练套马绳,硬是把自己晒成黑炭头。最绝的是方言台词,导演说他开拍前三个月就住进牧民家,连吃饭都逼着用哈萨克语点菜。有场雪地摔马的戏,零下二十度愣是没替身,摔得羽绒服里灌满冰碴子,观众看着都打哆嗦。
可要说光靠吃苦就能赢,那也小瞧了观众。这两年都市剧扎堆,突然冒出个草原题材本就新鲜,加上文旅部门统计,剧播后阿勒泰民宿预订量翻了五倍,连马奶酒都成了网红爆款。这波“演部戏带火一座城”的操作,倒是暗合了白玉兰奖“社会效益”的评选标准。
老戏骨为啥干不过新人?
靳东在《西北岁月》里减重十五斤、学陕北话的敬业劲儿没得挑,可观众早看惯他演正剧大佬,这次突破就像老字号出新菜——味道稳当,惊喜不足。于和伟更冤,《我是刑警》里二十年警龄的老警察,查案时连烟灰飘落的角度都抠细节,转头到《城中之城》演金融大佬,西装革履往那一坐,弹幕却飘过“这不还是《理想之城》赵显坤嘛”。
张若昀的《庆余年2》倒是收视登顶,可等了五年的续集就像回锅肉——香是香,吃多了腻得慌。观众投票时八成在想:“男频剧天花板就这?换个人演范闲试试?”倒是李现两头不讨好,《国色芳华》里翘兰花指焚香被夸“演技炸裂”,转头《春色寄情人》演自闭症画家,缩墙角画画的样子又让人心疼,可观众嘀咕:“这哭戏跟去年《去有风的地方》有啥区别?”
白玉兰奖的“潜规则”才是关键
翻翻历届名单就知道,这奖最爱奖励“破局者”。2023年张颂文没凭《狂飙》入围,引发“反派歧视”争议;2024年胡歌二封视帝,被质疑“上海籍演员占便宜”。今年评审标准里“艺术创造力”和“社会效益”两条红线,简直是为于适量身定制——草原题材稀缺性加分、文旅联动效应加持,再加上“去流量化”的新人身份,活脱脱评委眼里的“三好学生”。
可别忘了白玉兰终审要过两关:先是第三方机构筛收视率、点播率数据,再请业界专家现场看片。现在这投票顶多算“观众好感度测试”,真到评奖时,靳东们深耕正剧的国民度、于和伟一人分饰多角的硬功夫,保不齐就来个绝地反杀。
眼下最慌的怕是张若昀粉丝——五年前《庆余年》帮他拿下华鼎奖,如今续集反成拖累。有剧评人毒舌:“男频剧造神容易守江山难,观众等五年就想看个新鲜,结果端上来还是老配方。”倒是于适的爆冷给行业提了个醒:观众早腻了套路化表演,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未必是演技能拿满分的,而是敢把自己碾碎了揉进角色的。
这场投票大战说到底,就像夜市里的糖画摊子——观众图个热闹新鲜,评委盯着火候手艺。5月26号颁奖夜,到底是于适这匹黑马一黑到底,还是老戏骨们教年轻人“姜还是老的辣”,咱搬好板凳等着瞧。
来源:小帅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