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政晓策】五月起,江苏人找工作有这些新保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11:17 2

摘要:人力资源市场是重要的就业服务平台。作为人口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江苏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江苏已建成以114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6600多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运行主体,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每年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招聘、就业、流动等

人力资源市场是重要的就业服务平台。作为人口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江苏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江苏已建成以114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6600多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运行主体,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每年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招聘、就业、流动等各项服务超过1000万人次。

5月1日起,《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支持建立区域性、有特色、规范化的零工市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支持……《条例》既在线下“摆摊”,着力把就业服务嵌入到更多的群众生活场景中,也在线上“吆喝”,重点推广直播带岗新模式。

“知政晓策”带你来看与每个劳动者有关的福利。

人力资源市场是重要的要素市场,是劳动者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条例》要求为重点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包括“一对一”帮扶、公益性岗位托底等,以促进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既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又要加强场地和技术的支持,还要对有效服务重点人群就业的机构给予补助奖励。”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老龄文明智库老龄人力资源与人才队伍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沙勇认为,《条例》从供需两端明确规定了支持重点人群就业的各方责任和权利,提出了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的治理新规制,为切实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协同支持重点人群有效就业提供了政策依据。

经多年培育发展,江苏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绩显著,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优化人才流动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存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运作不规范,“黑中介”、虚假招聘等问题,制约着人力资源市场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净化市场环境,立法加强了市场监管,《条例》要求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明确对举报投诉比较集中、发生严重违法行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社部门应当将其列为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并可警示约谈其主要负责人,警示约谈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沙勇说,《条例》精准直击行业突出问题,对虚假招聘明确说“不”,要求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必须真实、合法。“通过‘技术防线+制度设计’的组合拳,将事后的被动查处转为事前的主动预防,必将有力推动招聘纠纷特别是网络招聘纠纷大幅下降,为广大求职者建立了有效的防火墙。”

《条例》紧扣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明确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力资源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探索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数字化。

下一步人社部门会将建成的110家零工市场纳入“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运用包括DeepSeek在内的信息技术,实时发布零工岗位,开展远程招聘面试,推动岗位信息共享、供需两端直达。

沙勇认为,积极推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极大推动江苏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效率提升、效能提高走在前,也愈加促进江苏人力资源服务能够契合人工智能时代下就业市场的新需求。

同时,《条例》提出要挖掘和归集更多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养老托育、旅游餐饮、纺织服装、建筑装饰等领域零工岗位,加大生活性服务业用工保障力度,更好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梯度升级、追求品质生活的需要。

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龄文明智库养老模式与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专委会研究员梁誉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对社会需求回应和行业特性适配的考虑。“因为在老龄化加剧和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养老护理、托育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而养老托育等岗位适合短期、弹性用工,零工市场可匹配退休人员、兼职劳动者等就业群体,相应的零工岗位也可灵活、快速补充服务供给缺口。”

“加大力度对养老、托育岗位的开发、培育和服务,既可以有效减轻家庭小型化下的家庭养老育幼负担,一定程度上也为提高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政策支持。”沙勇说。

编辑/刘嘉 设计/姜向慧

来源:我苏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