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电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13:43 2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电报、电话、传呼机、手机及E-mail、QQ、微信的发明,绝对是跨时代的伟大变革。试想,两百年前,“千里眼”“顺风耳”还停留在神话故事与文学作品里,而从电报发明那一刻开始,理想自此变成现实。

文l罗建云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电报、电话、传呼机、手机及E-mail、QQ、微信的发明,绝对是跨时代的伟大变革。试想,两百年前,“千里眼”“顺风耳”还停留在神话故事与文学作品里,而从电报发明那一刻开始,理想自此变成现实。

记得小时候去镇上,邮局门口总是挤满人,一是拍电报,二是打电话,三是寄信件,四是邮包裹。而我,算老家的知识分子,遇到写信、拍电报,大人往往需要找我代劳,显示读书人的作用与价值。

那时,我并未详细了解电报的起源,只是觉得太神奇。坐在电报机前,敲入一组组代码,百里之外、千里之外甚至万里之外,对方怎么接收这边发出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在乡村小学、初中及镇街高中读书,能够接触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有限,加上很多老师也没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电报究竟如何远程传输,就像迷团一样困挠我几十年。

只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电报除在物理课本和课外书籍、科学考察与陈列展览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电报发烧友还在玩,包括电信公司、政府单位、科研院所,使用者已是寥寥无几。焉知,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人类高科技发明,如今变成发烧友的玩物,多少有些令人叹息。

当然,现在查找资料方便,就电报如何实现远程传输的秘密也不再是秘密。萨缪尔·摩尔斯发明的电报利用电流和电线传递信号,通过不同的电码组合来表示字母和数字,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现在感觉太简单了,在微信、QQ、FACEBOOK随便输入一组数据,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实现零距离沟通。而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人类社会普遍生活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封建社会,能用电报获取百里之外的信息,就相当于1969年美国登月,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只是,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太快,别说电报退出历史舞台,就是电话也罕有人使用。手机如果不是与时俱进,变成一台超级电脑,兼具电话沟通、报刊阅读、广播收听、电视收看、商业办公、学习应用、数据开发等多种功能,说不准,也跟传呼机一样退出历史舞台了。

以前,我们常说“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到现代社会,任何科技发明能够“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万幸了。电报,这个曾经颠覆人类沟通方式的伟大发明,在现代科技的碾压下,变得一文不值。试想,除了用于教学、收藏、怀旧,还有什么实际作用呢?

西子湖畔的杭州电信是理想主义者,一直在坚持,期望用情怀延续电报在中国的生命。只是到2025年4月30日,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杭州电信不得不向广大市民发了最后一封电报,这种存在三个世纪、接近二百年的电报也谢幕了。当然,某些特殊领域仍有可能使用电报,但商业与民用就此绝别。有点像徐志摩的诗:“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西子湖畔的摩尔斯电码,自1883年的第一声滴答起,跨越了三个世纪的通信长河。飞驰的电报纸带,曾载着战火纷飞时的红色电波,传递过游子思乡的泛黄家书,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最终在新时代的数字洪流中完成了历史使命。”杭州电信最后这封电报很有文采,也有历史意义,摘录于此,一起缅怀电报对世界、对中国、对杭州曾经做出的伟大贡献,及无数电信工作者对电报谢幕的依依不舍:“此去光年,西湖烟雨皆入云;山河为证,永不消逝是初心。”

来源:潇湘文化罗建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