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4月29日,“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这同样激励着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在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本次展览的举办,正是大学
中国网5月1日讯(记者 孙晓彤)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4月29日,“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这同样激励着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在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本次展览的举办,正是大学生们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的生动体现。
“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活动现场中国网记者 孙晓彤/摄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成长,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创新实践成果,生动展现大学生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强国之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乐章。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活动并致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出席。吴岩指出,大赛“十年磨一剑”,已经成为“百国千校千万人”参与的全球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为世界青年搭建了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最大舞台,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中国范式。他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唱响青春之歌、贡献青春力量。
步入“青春之歌”展厅,便能触摸创新的蓬勃脉搏。从量子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到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医疗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展览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青年多元而深厚的创造力。
东南大学的“东大鲲鹏——全球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提供了未来出行新选择。中国网记者 孙晓彤/摄
国防科技大学的“电子鱼皮——水下小目标探测预警新模式”破解近海小目标防御难题,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浙江大学的“KOKONI智能3D打印机”为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中国网记者 孙晓彤/摄
中国海洋大学研发的船机协同的高效植株移植机器人,“驯化”蔓草,让海底荒漠变绿洲。据了解,修复一万亩面积的海草床,便可以中和20万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中国网记者 孙晓彤/摄
内蒙古大学的“复杂文字古籍文献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国网记者 孙晓彤/摄
此次展览不仅是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也是交流合作平台。参展学生相互学习启发,拓展创新思路。同时,展览吸引企业、投资机构关注,为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桥梁。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及指导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