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私底下跟我关系很好,但是给我打低绩效,这是为什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18:51 2

摘要:“组长和我天天组队吃鸡,团建时勾肩搭背喊兄弟,结果绩效表上给我打了个C——这TM是拿我当兄弟还是当备胎?”网上一网友不解地发问。

组长和我天天组队吃鸡,团建时勾肩搭背喊兄弟,结果绩效表上给我打了个C——这TM是拿我当兄弟还是当备胎?”网上一网友不解地发问。

瞬间涌入上千条回复,有人吐槽“职场哪有真朋友”,有人质问“绩效是不是专坑老实人”,更有人自嘲:“原来我司的兄弟文化,是兄友弟恭地分锅。”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和同行老李喝酒时,他红着眼睛说的那句话:“在互联网大厂,绩效表上的ABCD,比结婚证上的我愿意更考验人性。”

好友小张在某大厂做后端开发,组长老王是他入职时的导师,两人周末常带着家属自驾游。

去年双十一大促,小张连续加班两个月扛住流量洪峰,项目庆功宴上老王举着酒杯对他喊:“兄弟,绩效包在我身上!”

结果年终考评时,小张的绩效赫然写着“需改进”。老王私下找他解释:“兄弟对不住啊,组里必须有人背C,你去年请过病假……”

后来小张从HR那儿偶然得知:组里另一个沉默寡言的同事拿了B,而那人正是老王嫡系学弟。

这种事在互联网圈绝非孤例。网上有个热评一针见血:“当你和组长称兄道弟时,最好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嫡系部队里的自己人。”

就像某电商大厂流传的段子:组内聚餐时勾肩搭背叫“兄弟情”,分配OKR时秒变“丛林法则”。

在某短视频大厂做程序员的小林告诉我,他们组实行“绩效轮岗制”:每个季度由组员投票选出“最拖后腿的人”。

听起来民主?实际上每次都是新人或内向同事中招。“组长说这是保护团队凝聚力,其实就是让老实人轮流背锅。”

这种温情暴力背后,是互联网行业盛行的强制分布制度。每个组必须有人垫底,组长要是舍不得兄弟,下一个走人的可能就是他自己。

在杭州某独角兽公司,设计总监老周曾亲眼见证兄弟反目:组长把核心项目交给自己的前同事,对外却宣称要给新人锻炼机会。

当那个新人连续三个季度拿A后,其他人才惊觉:所谓的兄弟,不过是嫡系圈的入场券。

我们该如何与规则共舞?

前阿里P8老陈说过一句让我脊背发凉的话:“在互联网公司,最好的兄弟情是互相成为对方的KPI。”

这话在某外卖大厂得到验证:两个资深运营称兄道弟三年,直到某次晋升答辩中,一人被曝出私下抢了对方的业务数据。

某字节跳动产品经理的办公桌贴着便签:“和组长吃饭带录音笔太夸张,但聊OKR时一定要开飞书记要。”

腾讯某游戏策划的年度总结永远备着两个版本:给HR看的充满兄弟齐心,给自己留底的标注着每个需求的真实owner。

美团小哥的忠告更实在:“和站长撸串可以,但千万别喝到透露想转岗。”

这不是教人变得冷漠,而是看清一个现实:在互联网这个高流动性的修罗场,今天和你吃鸡的兄弟,明天可能就是隔壁竞对的HR。

绩效是一面照妖镜

你以为的兄弟,可能是职场的镜子——照见利益时,情谊不过是镜面上的雾气。

当组长拍着你的肩膀说兄弟放心时,最好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他OKR里的关键结果。

来源:麻辣小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