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红楼梦》第37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1:14 1

摘要:《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展现了大观园女儿们的诗意雅趣。探春发起诗社,众人以白海棠为题竞诗,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之句灵秀脱俗,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则端庄含蓄。结社赋诗不仅是才情的较量,更暗含人物性格与命运的伏笔。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展现了大观园女儿们的诗意雅趣。探春发起诗社,众人以白海棠为题竞诗,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之句灵秀脱俗,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则端庄含蓄。结社赋诗不仅是才情的较量,更暗含人物性格与命运的伏笔。

这场风雅集会在衰败前奏中愈显珍贵,犹如昙花一现的青春盛宴。作者曹雪芹以诗社为镜,照见金陵群钗的精神世界,也折射出盛筵必散的悲剧底色。

一 核心脉络:

《红楼梦》第37回核心脉络,本回主要描写大观园众姐妹结诗社、咏白海棠的风雅之事,展现人物才情与性格。此回是贾府盛时缩影,诗社的成立既是大观园女儿们的精神寄托,也预示繁华将逝。

1. 探春发起诗社——贾探春提议成立“海棠诗社”,众人响应,各取别号(如黛玉“潇湘妃子”、宝钗“蘅芜君”),体现她们对自由与才情的追求。

2. 宝玉急智助湘云——史湘云迟来却兴致极高,宝玉连夜为她张罗设宴,展现其体贴性格。

3. 咏白海棠显才情——众人作诗,黛玉风流别致,宝钗含蓄浑厚,李纨评宝钗夺魁,暗示审美与价值观的差异。

4. 暗伏命运隐喻——诗社的欢乐背后,白海棠的“清冷”意象暗合人物孤寂命运,风雅之下隐现悲剧底色。

二 段落分析:

《红楼梦》第37回以“结社咏海棠”为主线,通过诗作展现人物性格与命运伏线,风雅中暗藏悲剧预感,是“盛极而衰”的重要过渡。段落分析 :

1. 探春发起诗社(开篇至众人定别号)

探春以花笺邀众人结社,展现其才情与组织能力。众人取别号(如黛玉“潇湘妃子”、宝钗“蘅芜君”),既符合各自性情,又暗含命运(如黛玉之号隐含泪尽而逝的结局)。此段凸显大观园女儿们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2. 贾芸送白海棠(贾芸书信至宝玉读信)

贾芸投宝玉所好,以“父亲”名义送白海棠,语言诙谐却显攀附之心。此段反映贾府外围子弟的生存智慧,同时为诗社提供咏物之题,推动情节。

3. 咏白海棠(众人作诗至李纨评诗)

众人诗作风格迥异:

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含蓄端庄,符合其守礼性格;

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灵秀风流,暗喻其高洁与孤寂;

湘云次日补作两首,展现其捷才豪爽。

李纨评宝钗为魁,体现封建正统审美,与黛玉的叛逆才情形成对照。

4. 湘云设螃蟹宴(回末铺垫)

湘云主动做东,宝玉暗中相助,为下回“菊花诗社”埋伏笔。此段刻画湘云热情天真,亦暗示贾府豪奢生活,与后续衰败形成反差。

三 第37回出现的成语:

《红楼梦》第37回中出现了多个经典成语,需注意《红楼梦》中许多“成语化表达”并非直接使用现成成语,而是通过情节自然呈现。例如“蕉叶覆鹿”(第37回探春自称“蕉下客”暗典)等典故性表述,后来常被引用为成语。若严格按现代成语标准,本回更突出的是诗词雅趣中渗透的成语精神,而非直接出现高频成语。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

1. 附庸风雅

本回中探春等人结诗社作诗,虽为闺阁雅趣,但也暗含对世俗附庸风雅的调侃。这一成语讽刺故作高雅的行为,与后文贾芸送白海棠的桥段形成微妙呼应。

2. 风流别致

黛玉评诗时用此语形容诗作风格,体现其审美趣味。该成语既指超凡脱俗的雅致,也暗伏人物命运,如黛玉《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的独特构思。

3. 惜墨如金

众人评诗时提到创作态度,与宝钗“含蓄浑厚”的诗风相关。此成语强调文字精炼,亦反映曹雪芹对诗词描写的匠心。

4. 弄性尚气(引申用法)

宝玉为诗社张罗的积极表现,被李纨笑称“疯癫”,暗合此成语形容的任性脾气,展现人物真性情。

四 第37回中出现的经典句子:

《红楼梦》第37回中出现了许多经典句子,既有诗社雅集的妙语,又有展现人物性格的精彩对白。这些句子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才情与性格,也反映了《红楼梦》中诗社文化的风雅情趣,同时暗含人物命运与处世哲学的伏笔。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经典句子:

1. 探春发起诗社的雅致宣言

“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

——探春写给宝玉的花笺,文采斐然,展现其才情与高雅志趣。

2. 贾芸送白海棠的谄媚书信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忽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

——贾芸巴结宝玉时写的信,语言刻意雕琢,充满虚伪的奉承,极具讽刺意味。

3. 黛玉评诗的风流别致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黛玉《咏白海棠》中的名句,既写出海棠的洁白与神韵,又暗含她孤高飘逸的性格。

4. 宝钗咏白海棠的含蓄浑厚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宝钗的诗句,既符合她端庄稳重的性格,又隐含人生哲理,被李纨评为第一。

5. 李纨评诗的权威裁决

“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黛玉诗);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宝钗诗)。”

——李纨作为诗社“社长”的评判,既公正又暗含钗黛风格的对比,耐人寻味。

6. 宝玉对诗社的热切反应

“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

——宝玉听到结诗社的提议后兴奋不已,展现他对风雅之事的热情。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