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推动民法典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今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推动民法典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持续开展,民法典更好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种子正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据介绍,今年“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以“民法典进企业”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能力,助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民法典实施需要及时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发展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尤其要用法治规范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努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厘清权责利的规范界限,为深化改革破障碍、去繁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加动力、增便利。坚持市场化原则与法治化原则,敏锐捕捉经济社会的变迁变化,深入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实施好民法典的题中应有之义。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甘肃省举办全国“三下乡”集中示范暨“民法典宣传月”推进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第三批),聚焦“民法典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组织专题授课;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民法典贯彻实施5周年为契机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发布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第四批)……随着一项项活动的落地落实,必将有效推动民法典深入民心、家喻户晓,让民法典宣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坚持效果导向,探索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民法典更好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日常生活,定能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民法典既是保护群众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民法典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一方面,按照“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的要求,突出效果导向,加强释法析理,让人民群众在需要法律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推出短视频、网络直播、动漫等个性化的普法产品,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以举办“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等作用,构建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宣传格局,让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民法典种子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就能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