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的顶级珍品,因布首和两足各有一圆孔而得名,存世仅三十余种,多数流失海外。例如“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和“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均属中国古钱币五十珍之一,拍卖价可达数百万元。
国家二级文物级别的古钱币通常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存世稀缺性。以下是一些符合或可能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级别的古钱币及其背景信息:
1. 三孔布(战国)
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的顶级珍品,因布首和两足各有一圆孔而得名,存世仅三十余种,多数流失海外。例如“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和“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均属中国古钱币五十珍之一,拍卖价可达数百万元。
2. 壮泉四十(新莽)
王莽政权铸造的“六泉”之一,因政权短命且铸造量极少,存世罕见。其铜质精良,文字为悬针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位列“中国古钱五十珍”。
3. 太夏真兴(十六国)
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407年)时铸造,是中国最早同时铸有国号(“太夏”)和年号(“真兴”)的钱币。目前全球仅发现7枚(含博物馆藏),近年无公开拍卖纪录,属极珍稀品种。
4. 靖康元宝(北宋)
北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铸造,因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流通时间极短,存世极罕。篆书折二铜钱等版式被列为“中国古钱五十珍”。
靖康元宝
5. 皇宋通宝九叠篆(北宋)
北宋仁宗时期铸造,钱文采用九叠篆书体,笔画繁复如织,工艺精湛。其存世量极少,是宋代钱币中的顶级名珍,亦属“五十珍”之一。
皇宋通宝
6. 永光钱、景和钱(南朝宋)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年)和景和年间(465年)铸造,因在位时间仅数月,钱币存世稀少。永光钱重量仅1.2克左右,景和钱则因铸造精美而备受藏家追捧,拍卖价可达数百万元。
永光钱
景和钱
7. 天眷通宝(金代)
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年)铸造,存世仅数枚。其楷书钱文工整大气,拍卖成交价曾达379.6万元(含佣金),是金代钱币中的孤品级存在。
8.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试铸样钱(清代)
清代宝苏局试铸的当千大钱,因虚值货币遭抵制而未正式流通,存世仅一枚孤品。1999年发现于江苏淮安,是清代江苏钱币的代表性珍品。
9. 白金三品(西汉)
汉武帝时期(前119年)铸造的银锡合金货币,形制特殊,有龙、马、龟三种图案。虽流通时间仅五年,但作为中国最早的虚价货币改革尝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0. 得壹元宝(唐代)
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造(759年),因“得壹”年号短暂,钱币存世极少。其铸造精美,是“元宝”名称的起源之一,亦属唐代钱币名珍。
补充说明
评定标准:国家二级文物的认定需结合历史价值、存世量、铸造工艺及学术意义。上述钱币多被列入“中国古钱五十珍”或拍卖市场高价成交,具备较高文物等级的可能性。
其他候选:如“共屯赤金圜钱”(战国)、“开元通宝”母钱(唐代)等,亦因稀缺性和历史地位可能被归入高等级文物。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