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长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作协签约作家,吉林省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李谦的创作简历:
女,吉林长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作协签约作家,吉林省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精彩对话
主持人静言
非常高兴李谦老师在创作之余能够抽出时间来到我们的《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作为专业的作家,阅读对您本人的成长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今天的孩子们为什么依然要重视读书这件事儿?
李谦
我就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一下。我是出生在上世纪70 年代初,那个时候的乡下孩子可是没有什么课外读物的,我小的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茅草屋里的四面报纸墙,这就是我的文学启蒙读物。四面墙看完了,就看棚顶。看棚顶的时候,因为个子小看不到,就只好踩着褥子看。我记得有一次看的特别特别的入神,结果脖子也酸了,眼也花了,然后不小心从褥子上掉下来了,把太阳穴都磕破了。
就是这一份对阅读的狂热和痴迷,打下了我的写作基础。在我决定开始写作之后,我几乎在写作之路上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几乎每一天都在阅读的经历,是我创作的深厚基础。
时至今日,我每一天都在阅读,包括外出采风、采访、学习期间都不会停止读书。有一句老生常谈,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一项人类活动是能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那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读书。阅读到底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改变,在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草根作家的身上是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
主持人静言
您一直说自己是个草根作家,那从草根作家,一路成长为资深的文学杂志的编辑,再到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然后到现在除了写作以外,还要承担一些社会公益的角色,比如每年会到图书馆里,到学校里面去和孩子们面对面的去交流阅读写作,这个过程当中,阅读对于您本人来说应该是让您特别受益的。
李谦
嗯,对。
主持人静言
您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最近您在读什么书?
李谦
国内现代作家我很喜欢咱们东北作家迟子建老师。拜读过迟子建老师大量的文学作品。短篇小说我喜欢她的《炖马靴》《一坛猪油》,中篇小说曾经很喜欢的一部是她前些年创作的《起舞》。长篇当然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沉陷在她浓墨重彩展现的东北边陲的少数民族风情中不能自拔。最近刚读完她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东北故事》。
主持人静言
我们因为阅读而产生的思考,恰恰是难能可贵的。李谦老师,您觉得AI 时代的到来,给咱们作家的创作和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呢?
李谦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了,就发生在前几天。实际上AI 时代虽然才刚刚到来,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它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新的可能,也增添了强劲的活力。可以预见的是,人类的生活一定会因为 AI 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我说的这件事就发生在前天,因为我是在国家级故事杂志《民间文学》当了11 年的责任编辑,我认识一批固定的老作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深厚的精湛的故事创作功力,每一个人的写作技巧都相当的成熟。就在前天我和一个长白山地区的老作者进行沟通时,然后顺便跟他约稿,结果他竟然用很悲哀的语调和我说:“老师你为什么还跟我约稿呢?你们用 AI 不是几分钟就可以创作一篇故事吗?一本刊物,你们几个编辑不用一天就能搞定所有稿件,语法、句式、标点符号都不带错一个的。连编教都省了,还不用支付作者稿酬…… ”“为什么还要跟我约稿?”
当时我听了以后就很吃惊,我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嗯?这从何说起呢?因为起码据我所知,目前AI 还不能完全代替作家的写作。写作这个行业一定会被 AI 所影响,这是肯定的,但是在人类社会真正珍贵的永远是人的思维、人的技能、人的情感。 AI 再强大,它也只能是整合整理网络上的现有资料。
就拿我来说,我的创作特点是我的所有的作品当中最核心的情节和细节,都来自于深入生活,采风深扎,能够将个人经验、情感和独特的视角,以及我所有的能够搜集整理到的那些珍贵的细节融入到作品当中去,所以我对自己的作品非常的有自信,我从来都不认为我打不过机器,特别是人类作家所能展现的创作力和个性,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仿制的,也是不能代替的。
主持人静言
我觉得李谦老师刚才说到了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就是AI 它能够生成的这些东西,确实可能给你提供了情绪价值,生成的文章的结构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你要知道它是基于大数据提取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作家原生态的作品上生成的,只能说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李谦
综合处理。
主持人静言
我想试一试,我再输入一下——请模拟李谦老师的口吻,重新创作一部作品,看看会生成什么作品?得到的答案有可能是——我们继续聊下一个话题吧。李谦老师刚刚提到您不认为您打不过AI?
李谦
是的。可能有一些工作也许会借助AI,但是起码目前还完全没有用过 AI 操作过。
主持人静言
AI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像您说您的那个约稿的作家朋友的那种担心,作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会怎样呢?一部分家长会比较担心,几分钟就生成一篇作文了,小孩是不用上作文班了,那我们孩子都不想了,不写了怎么去创造?站在作家的角度,您怎么看AI 时代的阅读写作?
李谦
对于孩子们来说,去抗拒这种高科技产品当然是不明智,而且根本就做不到在这个时代。实际上我倒是建议我们家长可以利用它的一些优势,去辅助我们孩子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就可以说想出一组词,然后去教给孩子和AI 同时创作,这种形式一定是非常活泼、非常有趣的,我想能够鼓励和激励孩子们的创作兴趣。然后用自己的作品和 AI 作品做一个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习 AI 创作的技巧。因为 AI 一定是总结出来一些套路、一些规律。我们当作家的是一定要拒绝套路,鄙薄套路的,但是孩子们不需要,因为我们写作文起步期的孩子,他们是需要套路的,需要借鉴的,这完全没有冲突,就可以利用一下AI。 还有比如可以用AI和孩子进行熟悉的故事的“角色扮演”,比如和《城南旧事》中的英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等角色进行“对话”,AI智能体根据孩子们的提问能提供个性化解答,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AI给喜欢的角色画像,进一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逻辑。这些作法一定会增强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增强阅读代入感。
主持人静言
所以我们说AI 不是枪手,它可以成为我们的助手,这个其实是不矛盾的。家长朋友不必有过度的担忧。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我不知道李谦老师怎么看?因为您是专门给孩子们写作品的,现在我们不少家长在儿童的阅读上还存在着功利化的思想,比如说我们读这书是不是课文里要求去读的,是教材要延伸的?我读这书是不是考试能拿高分?很功利化的去读书。您作为作家,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和现象呢?
李谦
这个我有不同看法。我不觉得阅读功利化有问题。我一向都认为:作为一个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作文分数不吝付出,这个本身就很值得点赞。这里不存在对立和非此即彼。只不过我认为最好不要只局限于让孩子去读工具书,最好要兼顾一些文学书,也包括在我们推荐学校推荐之外的一些文学书。因为作文的提高,我们不能只去看眼前利益,而文学对个体生命的滋润和滋养,它是静水深流,是润物无声,也就是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郭德纲父子。老郭的徒弟经常在相声里面砸现挂,然后开玩笑说你们老郭家的学历没有超过初中二年级的……哈哈哈,这个确实也属实,他们也不否认。但是我们从郭德纲和郭麒麟的演出当中,尤其是从他们参加综艺节目的各种表现,完全可以得出判断,老郭父子俩他们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学的积淀,那一定是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所以你可以说他们没学历,但是你不能说他们没文化,毕竟上学是一个阶段的事儿,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儿。当然阅读要考虑到营养成分,就像我们吃东西似的,有的时候很美味,但是不健康,我们就不提倡,我想我们每一位家长都不喜欢、不乐意让孩子去吃垃圾食品,那么阅读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读什么,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静言
这是我们家长朋友要去做的事,就是作为家长,我们要行使监管的权利。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你给孩子选经典的读物、选好孩子要读的作品,这件事情很重要,就跟我们上菜场,您买精品蔬菜似的。那您怎么看待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呢?
李谦
嗯,这个是这样的。首先是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它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增长将文博学多识。过去我们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是一个道理。我在十几年前,曾经参与过一个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剧本修改工作,当时就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研究生,他们都是在跟着编剧做助手。我就通跟他们交流得知,他们学院要求每一个大学生要在四年大学期间看片量达到3, 000 部,当时让我大吃一惊,我觉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实际上,这其实和我们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对它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
像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严歌苓,她在创作《芳华》时就说过,她独特的语言节奏就来自于童年对《红楼梦》的每日诵读。实际上,在旷世奇书《红楼梦》中汲取营养的好作家和优秀作品实在是太多了。
我经常看一些评论家的一些著作,他们往往会从一个作家的作品当中拆分出很多大文豪的创作特点,比如说这个结构来自福克纳,那个借鉴了托尔斯泰关于人物的刻画描写,又吸收了契诃夫的精髓,结尾又采用了欧亨利式等等。因为每一个人的创作写作都离不开各自建构的文化版图,它就是由各路文豪的经典作品构成的。所以说,读得多不一定写得好,但是读得多一定比读书少或者不读书的人内心更多一份丰盈和力量,会因为文学长期、深度的滋养而感受到更多生命的美好。
主持人静言
所以说,有的时候阅读不是为了用文字去表达,而是像“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样,自然地渗透在你的生命里这个过程。非常宝贵。最后,期待李谦老师给我们的大小朋友送上您个人的阅读的锦囊。
李谦
哈哈哈,就是给一点粗浅的阅读建议。我觉得家长要给孩子们把好阅读的第一道关,做一个合格的守门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暂时还没有选择能力,孩子们的时间又非常宝贵,请给孩子们最科学、精准、有效的“投喂”,做到最大利益化,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严守这道“关隘”之门。
特别希望家长朋友们经常带孩子们积极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比如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到图书馆啊,去书店,和作家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据我所知现在这类活动很多,还
比如说参加咱们静言老师主持的《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栏目。像参加过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等作家见面会,效果都非常的好。而且据我所知,今年咱们静言老师还打算做一些让孩子和作家面对面交流的这类的读书活动,咱们家长可以多关注一下。
主持人静言
非常非常感谢李谦的老师的对《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的推荐。在亲子共读方面,李谦老师也给家长朋友一些建议吧?
李谦
我一直是建议家长和孩子要做到亲子共读的。也包括我的几部长篇小说,像关于东北虎系列,还有像《阿玛的山》《滚大冰》等,亲子共读的效果会更好。还有像《阿玛的山》《滚大冰》等。当时我的责任编辑老师跟我说,
“这一部书我们会在做导读的时候提倡亲子共读,因为亲子共读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一定能大大增加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咱都别说孩子,就说我们吧。我们平时看电影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如果有同有朋友、有小伙伴一起陪着一起去阅读,或者看片,看完之后一起去探讨得失,有可能还会引起一些理念的争执,对角色的一个不同的理解,对主题的一个不同的一种剖析。这都有助于加深印象,提高兴趣,那么孩子们当然也是一样的,还有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咱们家长朋友们一天到晚刷手机、看段子,晚上或者周末去打麻将,那么就很难指望孩子能够安心坐在书房里读书了。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就是“蹭热度”。比如《哪吒二》前不久火爆上映,咱们不妨蹭蹭哪吒的热度,带孩子观影之后,趁孩子的热情还没有消散,去观摩一下有关哪吒的书籍,电影,在展现同一角色的不同类别的文艺作品中得到更多感知,如果能辐射延展到《西游记》等作品,那无疑会收获到更多。以此类推,随时关注孩子的喜好和兴趣点,因为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兴趣也很难持久,这个“蹭热度”就很讲究时间和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持人静言
特别感谢李谦老师做客我们的《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也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转载·受访者供图
编辑:静言、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