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委书记与旗长简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1 01:51 2

摘要: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28′。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28′。

这片镶嵌在阴山北麓的土地,用23096平方千米的辽阔胸怀,托举起草原、戈壁与黄河的千年对话。

当你摊开地图,沿着黄河"几字弯"向上探寻,会发现这里既是游牧文明的摇篮,也是中蒙贸易的黄金通道。

14.4万常住人口的数量,放在沿海地区或许只是个县城规模,但在广袤的草原上却是个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整个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26万人,乌拉特中旗的人口密度足足是其两倍有余。

这些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后裔,如今在7个镇、2个苏木间续写着新时代的草原传奇。

说到行政区划,"苏木"这个称谓总让人心生好奇。

在蒙古语中,苏木相当于汉族的乡镇单位,川井和新忽热两个苏木就像草原上的双子星,一个守着中蒙边境的商贸脉搏,一个藏着游牧文化的活态基因。

那些骑着摩托放牧的年轻牧人,会在手机地图上熟练标注自家草场边界,却依然保持着祭敖包时向长生天敬献哈达的传统。

现任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的日程表上,排满了口岸经济、新能源基地这些关键词。

在甘其毛都口岸,每天有1200辆跨境货车穿梭往来,这个占中蒙贸易总量70%的黄金通道,去年创造了380亿元的进出口总值。

煤炭、铜精粉的洪流中,夹杂着蒙古国客商采购的中电,边境互市贸易区里飘着奶茶香和支付宝到账的提示音。

驱车沿着331国道前行,会颠覆你对边疆的想象。

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在戈壁滩上翻涌,远处白色风车森林与成群的骆驼构成赛博朋克式画面。

这里藏着内蒙古首个风电储能示范项目,年发电量够200万户家庭用一年。

草原深处的牧民家里,屋顶光伏板取代了传统的蒙古包天窗,既发电又遮阳,年入网收益能多买三十只羔羊。

若是七八月来访,千万别错过石哈河镇的油菜花海。

2.6万亩金色波浪从山脚铺到天际,养蜂人的帐篷像珍珠散落其间。

这里的菜籽油带着雪水浇灌的甘甜,连扎赉特旗的食品厂都抢着签订单。

更妙的是花海边的农家乐,现宰的草原羊在果木炭上滋滋冒油,配着新榨的胡麻油拌沙葱,馋得摄影爱好者差点摔了相机。

巴音乌兰镇的骆驼产业让"沙漠之舟"变身"致富方舟"。

全镇4.2万峰骆驼不仅产奶,还发展出驼绒被、驼肉罐头等二十多种深加工产品。

最绝的是骆驼研学基地,游客能体验给幼驼喂奶、用驼毛纺线,临走时车载冰箱里塞满真空包装的驼肉干。

当地牧民开玩笑说:"现在骆驼听得懂蒙语、汉语和微信收款声。

"

对于吃货们,乌加河镇的万亩设施农业基地是个宝藏。

沙地西瓜甜度能飙到14%,温室里的火龙果挂着北纬41度的露珠。

冷链物流车凌晨三点出发,中午就能摆上呼市人的果盘。

更不用说用河套面粉做的羊肉稍麦,皮薄得能透光,咬开瞬间滚烫的肉汁烫得人直哈气,却停不下筷子。

温更镇的荒漠化治理堪称教科书。

用麦草方格锁住流沙,种柠条锦鸡儿固氮培土,十年间把23万亩沙地变回草场。

现在这里建起生态观测站,科研人员拿着仪器测土壤湿度时,岩羊群就在百米外淡定吃草。

牧民宝音说:"沙尘暴少了,去年接的羔子成活率高了十个百分点。

"

海流图镇作为旗府驻地,把蒙元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非遗传承人用3D打印技术复原匈奴头饰,乌兰牧骑队员在抖音直播顶碗舞。

博物馆里,元代铜镜和智能手机摆在同一展柜,旁边二维码扫出来是文物背后的草原史诗。

夜市上的奶食摊前,年轻人举着奶皮子冰淇淋自拍,背景是流光溢彩的蒙古包造型剧院。

新忽热苏木的探秘之旅总会带来惊喜。

秦汉长城遗址旁,考古队刚发现汉代陶窑群,残存的绳纹陶片上还沾着两千年前的草木灰。

放羊的老汉掏出手机展示上周拍到的金雕捕食画面,镜头稳得堪比纪录片。

他说现在草场好了,野生动物多了,狼来了都只盯着旱獭洞。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现代与传统从来不是对立面。

学校教室里,孩子们用蒙语朗读《敕勒歌》,计算机课上学的是人工智能基础。

卫生院能用5G网络进行远程会诊,但老额吉还是相信用沙棘汁治口腔溃疡更管用。

当落日给风电机组镀上金边,马头琴声便从某个亮着光伏灯的蒙古包里流淌出来,讲述着草原上永不落幕的传奇。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