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五四特辑⑧——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体:责任奉献解多艰,科学为民育英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11:08 2

摘要:爱邯郸,做贡献!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团市委策划了《奋斗者·正青春》五四特辑,进一步展示我市青年在邯郸高质量发展中拼搏奋进风采,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双争”精神。

爱邯郸,做贡献!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团市委策划了《奋斗者·正青春》五四特辑,进一步展示我市青年在邯郸高质量发展中拼搏奋进风采,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双争”精神。

第八期讲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体:《责任奉献解多艰,科学为民育英才》的青春奋斗故事。

该团队现共有12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共110人,占比为90%,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任务。团队围绕“三农”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和零费用”服务农民和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和农村文化建设,助推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小院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的先进做法表示肯定。

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

扎根一线立地解民生

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打成一片,以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为初心,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问题,然后通过技术培训、田间学校和实时咨询等方式,服务于农民及生产组织,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针对现有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壁垒难以打通,传统技术推广模式中主体间联系不紧密,技术知识、农资产品等资源对农户支撑不足,新技术传播耗损大等难题,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切实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创新了“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体系,通过“四零服务”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指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让农民对技术产生兴趣、了解技术、理解技术、采纳技术,促进“知识”转化为“行动”。

此外,科技小院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咨询、文化活动、外力引进、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宣讲等形式丰富、突出实效的基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整体水平。自2009年以来,科技小院累计开展农业科普培训4000余场,服务20余万人次;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核心,开展中秋科技联谊会、科技采摘节、欢庆儿童节等活动100余场,辐射4000余人次。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去

科技创新顶天治学问

为了破解传统的线性和“自上而下”的技术创新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的实际生产问题的难题,科技小院研究生走出在学校温室大棚、实验室做研究的“舒适圈”,秉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研究思路,长期驻扎生产一线,基于生产问题导向和农户需求导向,整合科研人员的理论科学知识和农户的社会经验知识,与农户共同开展参与式技术创新与应用。

2009至2014年,曲周农民农业知识水平大幅提高,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17.9%提高到了53.5%,全县粮食单产实现了试验基地产量水平的79.6%,全县粮食总产增长了37%,养分效率提高2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了79%。此研究成果《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于2016年在Nature期刊成功发表。

自找苦吃砺意志

立德树人兴三农

为破解立地顶天实践育人平台少、产教深度融合难、立德树人落地模式缺乏等现实难题,科技小院将研究生培养过程融入农业生产一线,打破了校园和实验站的围墙,通过“驻村感悟-知识拓展-小院实战-综合提升”四阶递进,让研究生在学前驻村接受培训,零距离服务三农,了解三农实况、发现三农问题;带问题进课堂主动学习综合知识,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确定选题;带着追求长驻科技小院,科研服务全面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厚植三农情怀;回到学校全面总结提炼,形成成果。

科技小院同学们扎根生产一线,经历了饮食、生活、劳动、思想等各种困难,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通过自找苦吃,激发内生动力和自我成长能力,厚植爱农情怀、学农热情、兴农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向生产学习、向农民学习、向农技员学习、向社会学习,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先后培养了700多名研究生,80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学校五四青年标兵、地方十大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等荣誉,2023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青年就是要“自找苦吃”

他们把实验室搬进农田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以广袤大地为纸张

以奋斗担当为笔墨

把青春写进乡土中国深处

来源:邯郸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