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器射程与平台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已通过“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改装 S-200 防空导弹、无人机集群等多种手段,对俄罗斯纵深实施过数十次袭击,最远命中目标距边境 700 公里左右。而且从2023年开始,乌克兰就已经开始袭击俄罗斯。近期泽连
2025 年 5 月 9 日,俄罗斯将迎来卫国战争胜利 80 周年。按照莫斯科方面的通报,红场阅兵式依旧是庆典的核心,十余位外国元首也已确认出席。
然而,泽连斯基拒绝了普京要求的“三天停火”的建议,并暗示极有可能对红场阅兵进行打击。
那么泽连斯基真会这样做吗?
本文从军事能力、战略收益、地缘政治、风险成本、历史与心理的五个维度分析这一可能性。
二、乌克兰有能力且有胆对莫斯科红场进行袭击。
武器射程与平台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已通过“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改装 S-200 防空导弹、无人机集群等多种手段,对俄罗斯纵深实施过数十次袭击,最远命中目标距边境 700 公里左右。而且从2023年开始,乌克兰就已经开始袭击俄罗斯。近期泽连斯基也公开承认,乌克兰在对俄罗斯领导阶层进行“斩首战术”。乌克兰根本不惧俄罗斯的报复。在阅兵时期袭击红场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红场位处莫斯科核心区,周边密集部署 S-400、铠甲-S1、防空电子干扰车及激光对抗系统。战时警戒等级将被提升至最高,单一导弹或小规模无人机要穿透多层防御并在阅兵空域实施精确打击,难度远高于打击石油设施、桥梁等静态目标。信息战与网络战收益更高。相比硬摧毁,乌克兰擅长运用低成本无人机进行心理战。近年数次“黑客篡改电视播报”“无人机空投宣传品”的行动说明,基辅在软杀伤领域更具创意与性价比。三、战略收益分析
军事层面即便成功摧毁红场局部设施或造成阅兵被迫中止,其直接军事价值有限:俄军前线指挥链、兵力部署几乎不会受实质影响。心理与象征意义胜利日是俄罗斯最具凝聚力的象征之一。若阅兵在全球直播中遭受打击,克里姆林宫权威与俄军士气都会受到冲击。对乌克兰而言,这种“象征战果”可在国内外舆论场生成极大声势。战争节奏与谈判地位乌方可能意在以极具戏剧性的举动迫使俄方让步或为谈判奠定筹码。但历史经验证明,攻击对方核心象征设施往往适得其反,更可能触发更大规模报复,而非促使停火。四、泽连斯基必须考虑政治与外交。
对外关系阅兵式邀请多国元首出席。一旦袭击成真,难免造成这些国家领导人 身处险境的局面,乌克兰将在道义和法律上陷入被动,并可能失去部分同情。对西方援助的连锁反应美欧在对乌军援上本就划有“不得攻击俄罗斯领土深处”的潜规则。虽然近期已放松,但欧洲更倾向于烈度较低的持久战,若红场遭袭,华盛顿与布鲁塞尔的国内反对声音会骤然放大,进而影响援助的持续性与强度。国际法与战争伦理根据《日内瓦公约》及相关附加议定书,攻击集中出现平民与非战斗人员的大型庆典活动可能被认定为“无差别袭击”。乌克兰当前依赖国际法话语优势,如自毁公信,将削弱其在海牙国际法院等多边场域的立场。五、风险与成本
军事实体报复俄方已多次将“打击决策中心”挂在口头威慑清单,若红场受袭,普京出于威望与国内政治压力,可能对基辅实施远超以往烈度的打击,甚至动用核武器系统。国内政治与民意俄社会面对“祖国象征被亵渎”,可能出现空前凝聚,反而巩固克里姆林宫的执政正当性,令俄罗斯走向更彻底的战时动员。这与乌方“削弱俄国民对战争支持”的初衷背道而驰。不确定性与失控风险红场袭击一旦误伤外国元首或平民,引发的国际危机等级不可预测,战争外溢、升级乃至区域性冲突可能随之而来。六、历史与心理因素
“胜利日”的特殊性1945 年迄今,俄罗斯(及前苏联)每逢周年纪念均甚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对俄当局而言,这一天具有接近“神圣”的地位,任何潜在威胁都会被最大化处理。泽连斯基的政治风格泽连斯基擅长通过戏剧化场景在全球媒体制造议题,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在可控范围内为乌克兰争取生存空间与外部支持,而非走向孤立。“震惊世界”与“越过红线”的张力基辅曾数次对外提出“将有里程碑行动”,但事实证明,多采用“高可见度、低伤亡、强象征”的做法,例如在克里米亚大桥实施有限破坏、无人机飞抵莫斯科且多被拦截。故未来举措更可能止于心理冲击,而非造成大规模伤亡。七、可能的替代手段
无人机群低空掠过,抛洒传单或彩烟,令阅兵被迫暂缓网络攻击干扰直播信号,制造“现场失控”假象在俄其他象征性设施实施同时打击,转移俄方防空注意力而非直指红场上述方案既可满足“象征战果”,又相对降低对第三国领导人及平民的直接威胁,符合乌方一贯“有限冒险”的策略逻辑。八、综合评估将“意愿”与“能力”分别赋权(假设各 50%),并细分外交、军事、政治、风险四项指标进行打分,可得:
能力维度:65/100——具备技术可行性,但遭俄重层防御压制。意愿维度:40/100——象征吸引力虽大,但外部约束与潜在后果更大。外交成本:75/100(代表高成本)战略收益:45/100(收益较有限)以简化模型估算,综合概率可落在 20% 左右,属于“低可能、高关注”的事件。九、结论
在技术上,乌克兰确有刺穿莫斯科防空体系的尝试经验;在心理上,胜利日又是攻击象征心脏的“最佳窗口”。
然而,袭击红场阅兵——尤其在多国元首齐聚的背景下——将触发极高的外交代价与军事报复风险,同时未必能带来决定性战场收益。
基于理性成本-收益分析,泽连斯基政府选择此极端方案的概率较低。更可预期的情形,是乌克兰或将使用低烈度、高可见度的象征性手段,既在全球媒体层面制造“干扰”与“羞辱”效果,又避免踏过导致战略失衡的红线。
因此,可以得出谨慎结论:红场阅兵当天发生真正意义上的致命袭击的可能性不高,但俄罗斯仍会、也必须维持最高安全警戒,而国际社会也将密切关注任何边缘行动是否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升级。
来源:黑瞳新视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