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香港故事丨陈曦龄:我不喜欢口号式的爱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2 13:34 2

摘要:自1993年创立大健康品牌“维特健灵”以来,陈曦龄成功带领企业从香港走向全球,同时扎根广西田林打造国内最大灵芝种植基地,助力国民健康事业。她不仅推动了中医保健理念的普及,更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作为极少数同时拥有中西医双执业资格的医疗行业领军者,陈曦龄用三十余年光阴书写了一段令人惊叹的商业传奇。

自1993年创立大健康品牌“维特健灵”以来,陈曦龄成功带领企业从香港走向全球,同时扎根广西田林打造国内最大灵芝种植基地,助力国民健康事业。她不仅推动了中医保健理念的普及,更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近日,红船融媒对陈曦龄进行了独家专访。围绕爱国情怀、经济发展与医疗健康等议题,双方展开深度对话。

▲陈曦龄

少年时代的爱国思索:“让中国不再受人欺负”

陈曦龄在回忆过往时谈到,早在中学时代,她就在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更让年少的陈曦龄困惑的是,当时英文中学在教授中国历史课程时存在缺失,“1841年之后的内容都被刻意跳过,压根不让学生学习”,致使她对晚清及中国近代史近乎无知。

为了探寻真相,陈曦龄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到“从1841年到1945年这一百年,被称作中国‘羞耻的100年’”。这段屈辱历史,深深触动了她,“中国人为什么要遭受这么多苦难?”这个问题在她心中久久回荡。

陈曦龄直言,当时香港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英国殖民当局不想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不想让我们觉得英国人曾对中国犯下恶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陈曦龄萌生思考,“身为中国人,我们该如何帮助国家,让中国从此不再受人欺负”。

中学毕业后,陈曦龄考入香港大学攻读医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毕业后,陈曦龄先是前往医院实习,随后前往加拿大皇后大学继续学习医学。完成学业后,她回到香港,开启了创业之路。

受金庸武侠启发,开启数十年创业历程

透过时光回首,陈曦龄弃医从商的人生转折,颇具戏剧性。

她回忆,20世纪80年代,她的妹妹陈美龄带着日本NHK电视台去贵州做访问节目。在此期间,一位远房亲戚找到陈曦龄的母亲,请她投资3个酒厂,一家在广西田林,一家在贵州册亨,另外一家在贵州兴义。母亲回来后,跟陈曦龄转述此事时说,自己年纪大了,让她去内地,帮助广西和贵州开酒厂。彼时,陈曦龄30多岁,医学科班出身的她一口拒绝,既不赞同做酒厂,也不想从事商业。但在母亲的一再劝说下,陈曦龄分析,当时是上世纪80年代末,广西、贵州都是欠发达地区,有些地方比较贫困,“可能这是一个机会,让我可以帮贫困地区做点事”,便决定参与。

但她没有贸然答应,而是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变’,不做酒厂?”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1990年,陈曦龄和母亲前往广州,与从广西赶来的亲戚碰面。双方沟通后,成功达成将酒厂转型为药厂的共识。

为明确产品方向,陈曦龄对酒厂原有生产线展开研究时,接触到了灵芝,这让她产生了兴趣。“我们是看金庸长大的,金庸作品里讲灵芝是神草嘛!”谈及此,陈曦龄笑着说。

之后,陈曦龄让亲戚把灵芝寄到深圳,经过了解,她确定了产品方向:“我们找到了中国的灵芝之父赵继鼎,请赵继鼎给我们做顾问。” 就这样,第一个产品“五色灵芝”问世了。

▲维特健灵

从此,经过数十年的耕耘,维特健灵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超过250种产品,行销亚洲、欧美的大型健康企业。

承认差距与爱国并不矛盾

当谈到爱国情怀,陈曦龄有着更为理性和深刻的思考。

陈曦龄表示,“我觉得我们爱国,一定要希望国家好”,并引用“知己知彼”的理念,说明在承认差距时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人,这也没关系。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比如可以说‘这一方面我确实不如你好’。”

陈曦龄坦诚地说,“美国在科技方面真的比我们强很多”,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她以龟兔赛跑作为比喻,“如果乌龟说‘我比兔子跑得快得多’,那就是自欺欺人,没有任何意义”。

陈曦龄的思考颇为实事求是:“当自身实力不足时,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陈曦龄进一步阐述,承认差距与爱国并不矛盾,“承认差距实际上并不是不爱国”。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派遣年轻人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助力国家发展。她以自身为例称,“我年纪也不小了,现在也还是每天都在学习人家先进的科技和企业管理经验,尽量把别人的长处学回来”。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只要持续学习,就有望实现赶超,“现在我们和他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非常努力地去缩小这个差距”。

“我不喜欢口号式的爱国”

在爱国爱港理念广泛传播,社会各界积极探索爱国精神实践路径的大背景下,医疗领域凭借守护大众健康的特殊使命,成为爱国精神践行的重要阵地。陈曦龄凭借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积淀与涉医企业的丰富管理经验,对爱国理念有着独特视角。

陈曦龄直言,“我是一个很实际的人,我不喜欢口号式的爱国”,并进一步指出,“口号式爱国,不一定是爱国,就像唱歌一样,单纯喊口号不一定有实际价值”。

围绕什么是真正的爱国,陈曦龄进一步阐释道:“爱国是怎么样呢?就是你真正能够为国家做什么。”鉴于每个人职业、能力的差异,“就在你自己的范围里面”,思考如何提升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水平。

陈曦龄提到,应当对人民群众身心多方面进行提升:“无论是健康,无论是心态,还有譬如说精神状态,以及知识程度”,通过这些方面,推动中国和中国人迈向现代化。

最后,陈曦龄借用肯尼迪的名言阐述爱国理念,“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样就是爱国了” 。

鼓励民企,释放活力

近几年,内地的民营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一些困难。香港的企业,也受到世界变局的影响。但是,整体来说,和内地的企业相比,香港企业受的冲击要小得多。

陈曦龄怎么看待目前经济下行下,企业生存环境的问题?

近年来,内地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贸易战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发展艰难,陈曦龄作为将企业经营与内地发展深度融合的香港企业家,对民企的生存发展,有一番真切的体会和思考。

“香港是一个极为自由的地方,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相比,香港的营商环境堪称最为自由,这一点毋庸置疑。”提到香港的经济生态,陈曦龄充满信心。

但她也表达了隐忧:“当下,我们受到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的遏制,发展空间有所缩减”,即便如此,香港商业活动仍保持高度自由。同时,香港发展存在短板,“土地资源稀缺,人力成本高昂,专业人才匮乏,这些因素在多个方面限制了香港的发展”。

谈及民营企业,陈曦龄强调,“民营企业在香港、内地,乃至全球,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绝大多数的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创造,大量的创新成果也源自民营企业,它们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必须赋予民营企业一定的经营自由度”。

陈曦龄分享了自身创业经历:“我在内地开办工厂多年,这几年也涉足了电商领域”,对于国内的营商环境,她表示“整体感觉很满意”。

▲陈曦龄

“可是我跟国内的企业家朋友交流,他们好像有点怕,怕什么呢?怕他们的企业业务跟国家的政策会不会有冲突,所以怕的时候,就不敢投资。”陈曦龄表达了她的担忧:“这样就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陈曦龄对此建言:“如果国家能够鼓励民营企业‘不用怕’,大家的活力就出来了。中国人其实很聪明、很勤奋,只要你能把这份聪明、勤奋的力量释放出来,就不得了。”

“你只要鼓励民企,‘不用怕,你投资,我不会罚你。’”她认为,只要能给予民营企业更多鼓励,明确传达积极信号,打消他们的顾虑,大众的活力便能被激发出来。

提及自己的产业,陈曦龄介绍,她致力于大健康领域,希望能为这一关乎大众健康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朱顺忠

编辑:许腾飞

视觉: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

来源:红船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