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记者登上G9251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到安徽芜湖,车上坐满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800名外商。
本报记者 李心萍 王 政 刘温馨
“坐着高铁去看车企!”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记者登上G9251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到安徽芜湖,车上坐满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800名外商。
本届上海车展4月23日至5月2日举办。这些外商在车展目睹了新车风采,就迫不及待搭乘“采购专列”,赶赴芜湖考察奇瑞汽车生产基地,顺便敲定订单。
“在智利,1/3的汽车品牌是中国品牌,我们公司卖的汽车60%是中国车。”
“我们是一家西班牙公司,四成销量来自中国汽车品牌,中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化体验方面遥遥领先。”
…………
你一言、我一语,来自五洲四海的经销商在车厢里交流起来。
谈得最多的,还是上海车展的新变化。
“中国汽车太不可思议了,平均每18个月就有新车型推出,技术牛、迭代快。”南非经销商沃伦·奥尔森回忆道,2015年第一次来上海车展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只有30多万辆,“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000万辆。”
奇瑞汽车推出鲲鹏超能电混CDM6.0系统,综合续航里程达2000公里;比亚迪新车仰望U8L,爆胎可稳行,还能“应急浮水”;华为带来乾崑智驾ADS4,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从整车到零部件,中国汽车业在上海车展亮出不少“新本事”。
“无论是电池、电机还是电控技术,中国新能源车在全产业链都具有优势。”智利阿斯塔拉公司奇瑞总经理罗德里戈在一旁搭话。
一番话引起共鸣。车厢里,越来越多外商聊起他们选择“制造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的故事。
这不,丰田汽车宣布,将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宝马宣布与阿里巴巴等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大众汽车宣布增资25亿欧元升级合肥生产及创新中心……
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看来,“不断扩大和充实在中国的研发布局,既能更好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还能用中国创新反哺其他市场。”
“采购专列”上,让外商们称道的,有中国制造硬实力、中国市场大潜力,还有中国物流高效率。
“从事汽车生意22年,我遇到过因生产和船期等原因延迟交付长达12个月的情况,但中国品牌从未出现这类问题,交付是最准时的。”新西兰经销商查理·考伯思韦由衷点赞。
布局162个现代化铁路货场、417条企业专用线,车企、铁路、港口三方打通系统对接数据,在长三角,发达的交通网络让新能源汽车得以顺利“赶船”出海。
在中国,为世界。身为一名经销商,乌兹别克斯坦ADM公司总经理皮埃尔想得更为长远:“除了售卖中国车,我们还希望引进奇瑞汽车工厂项目,带动本国汽车工业发展。”
今年上海车展参展中外企业近1000家,超百款新车首发,凸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其中,奇瑞汽车出口25.5万辆,占出口总量的近18%。
复兴号飞驰向前,跨国车企扎根中国市场,中国车企加速走向全球,这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3日 02 版)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