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猜怎么着?这门诊不看发烧感冒,专治"打死都不去上学"的熊孩子——北京儿童医院的"拒绝上学门诊"开张才十个月,接诊量直接破万,专家号跟春运火车票似的秒光,诊室门口乌泱泱全是愁眉苦脸的爹妈,知道的以为是看诊,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长们在搞"比惨大会"呢!
各位家长朋友注意啦!最近北京城出了个神奇门诊,挂号队伍能从儿童医院排到天安门广场去!
您猜怎么着?这门诊不看发烧感冒,专治"打死都不去上学"的熊孩子——北京儿童医院的"拒绝上学门诊"开张才十个月,接诊量直接破万,专家号跟春运火车票似的秒光,诊室门口乌泱泱全是愁眉苦脸的爹妈,知道的以为是看诊,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长们在搞"比惨大会"呢!
您可别以为这都是孩子集体摆烂闹脾气。国际数据啪啪打脸——全球每5个青少年里就有1个存在拒学问题,咱们门诊里20%-30%的孩子都是为这事儿来的。
但最扎心的真相是:表面上闹腾的是孩子,真正的病根儿往往在家长身上!
给您讲个活生生的例子。16岁的佳佳有天上着课突然原地爆炸,就因为一卷涂改带找不着了。她妈当场发飙:"就为这点破事儿不去上学?你作给谁看呢!"可您猜怎么着?小姑娘手腕上早藏着十几道自残的疤,全被爹妈当成"青春期叛逆"给无视了。
这哪是胶带失踪啊?分明是孩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
医生们发现啊,初一和高三的学生最容易被压垮。
初一的娃刚从小学生变身初中生,就跟突然被扔进狼群里的小白兔似的;高三的更别提了,天天活在"高考倒计时"的阴影下,有些孩子做题做到看见试卷就呕吐。
您说咱们现在的教育都卷成啥样了?再这么下去,怕是有孩子要永远"毕业"在起跑线上了!
不过最让人揪心的是治疗效果。
辛辛苦苦治半天,只有1/3的孩子能重返校园,剩下2/3得长期干预。
但您猜心理科李瑛医生怎么说?"就算孩子永远回不了学校,人生也不会完蛋!"这话听着扎心,可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现在多少成功人士当年都是"非主流"?马云三次高考才考上大专,周杰伦高中都没毕业,人家现在不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门诊里见得最多的场景就是:孩子低着头玩手指,爹妈在旁边机关枪似的突突:"医生您快治治他!""我们家祖坟冒青烟才考进重点中学,他居然说不去就不去!"要我说啊,这些家长该先给自己挂个号。
有个初二男生死活不肯上学,后来一问才知道,他爹天天在家循环播放:"考不上985你就去捡垃圾!"这哪是教育啊?简直是给孩子戴紧箍咒!
现在有些家长魔怔到什么程度?孩子考98分都得挨骂:"那2分被狗吃啦?"周末报六个补习班,美其名曰"素质教育"。
我认识个海淀妈妈,给孩子制定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连上厕所时间都标着"可背诵三个英语单词"。这么搞下去,别说孩子了,机器人都得死机!
其实医生们早看明白了,很多拒学孩子都是替整个家庭生病。
有个特别典型的案例:五年级小姑娘突然不肯上学,治疗半年才发现,她爸妈正在闹离婚,孩子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生病,爸妈就会一起关心我"。
您说这是孩子的问题吗?这明明是全家在演宫斗剧!
所以啊,奉劝各位家长朋友:与其天天盯着班级群里的排名,不如多看看孩子的笑脸。
您知道现在中小学生最流行的"黑话"是什么吗?"活着没意思"!这话从十来岁孩子嘴里说出来,听得人心里直发毛。
前几天还有个初三男生跟医生说:"我每天睁眼就想,今天要用什么理由请假?装发烧已经用过八次了..."
当然啦,也不是说要放任孩子当咸鱼。
关键得找到病根儿——是校园霸凌?学习压力?还是家庭矛盾?就像那个因为涂改带崩溃的佳佳,后来医生发现她长期被同学孤立,那卷胶带是唯一愿意"听她说话"的物件。
您说这事能全怪孩子矫情吗?
最后给各位支个招:下次孩子再说"不想上学",先别急着发火。
试着说句:"来,跟爸/妈说说,是不是遇见什么难事儿了?"保不齐这句话就能让孩子打开心扉。
记住喽,咱们养的是孩子,不是考试机器!
就像李瑛医生说的:"人生是条大河,学校不过是其中一段支流。游不动了,换条河道照样能奔向大海!"#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来源:老教师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