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瓦共和国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占地1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跟贵州省差不多大。人口不多,才33万左右。有人说它1994年脱离中国,还说那儿现在美女如云。
图瓦共和国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占地1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跟贵州省差不多大。人口不多,才33万左右。有人说它1994年脱离中国,还说那儿现在美女如云。
图瓦共和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位置挺特别的。北边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边挨着蒙古国,东边是伊尔库茨克州,西边靠着阿尔泰共和国和哈卡斯共和国。国土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33万,主要民族是图瓦族,占了82%,还有俄罗斯族、哈卡斯族等少数民族。
地形上,图瓦主要是山地和盆地,周围有萨彦岭和唐努山脉环绕。境内河流不少,最有名的叶尼塞河就发源于这儿。气候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冷得要命,夏天还算暖和,温差挺大。资源方面,图瓦挺富的,有金、银、铜、铁等矿产,还有大片森林和草原,养牛养羊、砍树做木材都挺合适。
图瓦的历史可不简单,早就有人在这儿活动了。公元前3世纪,匈奴、鲜卑这些游牧民族在这儿跑马放羊。到了唐朝,这地方叫“都播国”或“都波国”,归安北都护府管。元朝时叫“谦州”,是元朝的地盘。清朝时,图瓦被叫作“唐努乌梁海”,归理藩院管,是清朝的领土。
1911年清朝没了,图瓦的命运就开始折腾了。1914年,沙皇俄国把它划成保护国,叫“乌梁海边疆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图瓦乱成一团。1921年,苏联插手,帮着成立了图瓦人民共和国,但其实是苏联的保护国。1944年,图瓦正式并入苏联,成了图瓦自治州。1991年苏联解体,图瓦跟着成了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改名叫图瓦共和国。
那“1994年脱离中国”是怎么回事呢?这说法不准。1994年,中俄签了边界协议,把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解决了,但图瓦早在1944年就归了苏联,1994年没啥“脱离中国”的事儿。清朝末年,国力不行,图瓦慢慢被俄国控制,1994年只是把边界正式确定了一下。所以,这“脱离中国”的说法,可能是误传。
图瓦的自然风光真挺美的,没怎么开发过,原始得很。有高高的萨彦岭、连绵的唐努山脉,还有大片草原和森林。叶尼塞河从这儿流出来,河网密布,水多得不得了。还有温泉和湖泊,喜欢探险的人去那儿准没错。
文化方面,图瓦族是主角,他们的文化特别有意思。最出名的就是喉音唱法,能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音低沉又空灵,听过一次就忘不了。图瓦族还信萨满教,萨满巫师在当地挺有地位,负责跟神灵聊天、给人看病啥的。传统节日也热闹,像“纳达姆”节,有摔跤、赛马、射箭,特别有民族味儿。
图瓦跟中国渊源深得很。唐朝、元朝、清朝,这地方一直是中国的地盘。清朝后期,国家弱了,沙皇俄国趁机把图瓦划走,20世纪初就彻底脱离中国的控制了。
现在呢,中俄关系好,图瓦跟中国的联系又热乎起来了。中国是图瓦的大贸易伙伴,矿产开发、旅游、农业上合作不少。图瓦还搭上了“一带一路”的车,跟中国一块儿搞区域经济。图瓦的美景和文化也吸引了不少中国游客,成了中俄旅游的新热点。
图瓦虽然偏,但潜力不小。政府这几年推旅游业,修路修桥,想吸引更多人来看看。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工业化慢慢搞起来,经济也在往上走。不过,问题也有,基础设施还差,人才老往外跑。
以后,图瓦得靠俄罗斯政府和国际合作,拉点资金和技术进来,把经济搞多样化,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自然风光和文化是它的王牌,用好了肯定能火。
说到“美女如云”,这说法有点夸张了。图瓦族人长得确实有特色,肤色偏深,五官立体,跟西伯利亚的地理环境挺搭。女孩子多半身材匀称,气质挺自然。不过,图瓦人口少,才33万,美女比例跟别的地方比也没啥特别的。生活条件在那儿,经济不算发达,很多人过得挺朴实,美女数量没啥数据支持,说“如云”多半是夸张了。
当地人性格豪爽,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喉音唱法不光男人会,女人也有不少高手。日常生活里,图瓦族人多半靠放牧、种地、开矿过日子,挺接地气的。
图瓦这地方,虽然不在国际舞台上多出名,但它有自己的味道。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从游牧时代到现代的历史,融合了草原文化和俄罗斯风情。跟中国的历史联系,让它多了一层亲切感。现在,它又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未来可能会更热闹。
自然风光没得挑,文化又独特,图瓦真算得上是西伯利亚的一颗明珠。以后交通方便了,旅游业起来,估计会有更多人知道它、喜欢它。
图瓦共和国,这17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历史曲折、自然迷人、文化独特。1994年没啥“脱离中国”的事儿,但它跟中国的缘分一直没断。现在的图瓦,正努力发展,靠着自己的优势往前走。美女如云可能是夸张了,但它的魅力绝对不假。以后有机会,去那儿看看,准不会失望。
来源:爱吃凉拌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