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重塑经济版图,一批新职业正以“光速”破土而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它们不仅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更是亿万劳动者在数字浪潮中“再造职业”的生动实践。这个“五一”,让我们共同
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韩萌 李洪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重塑经济版图,一批新职业正以“光速”破土而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它们不仅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更是亿万劳动者在数字浪潮中“再造职业”的生动实践。这个“五一”,让我们共同见证——一群人,用“新”定义劳动;一个国,以“新”引领未来。
中国之声“五一”劳动节特别策划《新质生产力 职业新观察》,5月3日,我们观察的新职业是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看他们如何用超强耐心和过硬技术守护“城市的能量脉搏”?
在重庆的一个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着两江龙盛储能电站,这个电站可以存储30万度电,一次完整的放电可以满足6万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每天凌晨2时到7时的用电低谷时段,储能电站就会从电网引入富余的电能进行充电,早上8时,储能电站已经电量满满,而储能电站的运维管理员何粤江也已经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巡检。
何粤江:我们每日例行的巡检,需要闻设备有没有异味;看电流、电压等数据;听空调有没有正常运行;还要测设备是否有温度异常……完整的巡检流程结束需要2个小时,每天要进行两次巡检。
何粤江说,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每天4小时打底的巡检工作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这个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创新性,但每天都面对同样的设备,一遍一遍地闻、听、看、测,考验的就是细心、耐心。因为储能电站的高效运行靠的就是每一台储能电池良好的设备状态。何粤江还说,除了每天至少两次的整体巡检、消缺等工作外,还有一项工作需要他们24小时值守。
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何粤江与同事在进行巡检
在储能电站的监控室内,有一块特别大的屏幕,屏幕上显示着整个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各种相关数据。大屏幕前方有一排工位,这些工位24小时都会有人值守,他们管在这里的工作叫作监盘。监盘到底指的是什么?
储能电站站长廖恒:监盘是我们运维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站内的一次系统、二次系统、储能系统、调度系统,对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和各种信号进行实时监控。监盘能帮助运维人员掌握运行设备的健康度,是运维人员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
廖恒是储能电站最资深的运维管理员,也是整个储能电站的站长。来这里之前,他已经有15年的电力行业从业经验。不过他说,相对于传统变电站,储能电站的运维管理要求更高,挑战更大。
廖恒:储能运维人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因为储能电站的运行方式比较特殊,在充电时,它是作为用户的这套系统来进行管理,在放电时,它又是作为电厂的这套系统来进行管理。此外,储能电站会随时接到电网的临时调用指令,站内运维员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并按要求进行充放电。这就需要运维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才能满足岗位需要。
储能电站监控室里的监盘工作场景
储能电站最重要的服务内容有两个,一个叫调峰,一个叫调频。先来说调峰,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往往会集中于某个或者某几个时段,这样的用电高峰就会给电网的送电造成很大压力,也会出现电力供不上的情况,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限电、停电就会在这时发生。对应用电高峰,也会有用电低谷,比如在大家都熟睡的深夜,全社会用电需求骤降,也会导致大量电力无法消纳,造成发电资源浪费。储能电站通过“低储高发”,在用电低谷时段储存富余电能,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储备电力,这就叫调峰。这种双向调节能力相当于为电网安装了“巨型充电宝”,既能避免高峰时段的强制限电,又可减少低谷时段的弃电现象。
廖恒还说起了去年10月份,电站突然接到电网的调度指令,要求即刻大功率放电给电网的经历。这种随时可能接到的电网调度指令既算调峰也兼顾调频的作用。相较于以小时为单位的调峰需求,调频服务需要应对秒级至分钟级的电力波动。当大型用电设备启停或可再生能源出力突变时,电网频率会产生瞬时偏差,频率失稳将导致精密设备损坏、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等严重后果。储能电站凭借毫秒级响应速度,可快速吸收或释放电能,平抑频率波动。廖恒说,过去他们更多的是接收电网指令被动调频,也叫二次调频,而未来他们想转向主动调频,也就是一次调频,更好地服务于电网,这对运维管理员的综合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
太阳能、风能……科技发展正在让人类将这些曾握不住的自然能量,化作电力在大地流淌。不过,想要用好它们,始终有一个困局——新能源发电纯属“靠天吃饭”,是波动的、随机的。随着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电网压力与日俱增……电网平衡、发用电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靠的就是调节性资源。三峡水利综合能源公司运营中心负责人李松岭说,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因其响应调节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等独特优势,成为调节性资源的第一梯队。而随着储能项目的大批量建设运行,对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的需求持续攀升。
李松岭:储能行业在我国发展已有十余年时间,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从2023年开始。原因有三,第一,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逐渐并网,对电网形成冲击。第二,碳酸锂价格逐步下降,技术更加成熟,使储能具备商业应用的可能性。第三,电力用户对电力的质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2023年开始,各省市出现了储能项目的大量应用,基于储能项目的建设衍生了更多的储能运维管理员岗位。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发展,风电、光伏等将逐步成为电源侧的支撑盘,由于其波动性的发电特性,储能的发展在未来也会是必选项。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李松岭还表示,随着储能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储能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李松岭:储能运维管理员数量会随着储能电站的建设而不断增加。而随着储能电站参与一次调频、AGC等越来越多的电网辅助服务,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储能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知道职业有“白领”有“蓝领”,储能电站的运维管理员应该叫“绿领”,因为这个职业可以帮助城市提高供电效率,助力新能源发展,为生态环保作出贡献。
用电高峰时,或者电网有需要的时候,在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的操作下,储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存储下来的电都会大规模送入电网,流入千家万户,可以化作空调里持续吹出的清凉,更能支撑这个城市无论是冬日还是炎炎夏日里,那千万盏不熄灭的灯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