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六,和妻子到乌阳河畔进行一年一度的采摘槐花,旁边是一大片麦田,瞥了一眼,已经齐穗,想着它应该开花了,于是便认真地看了一下,果然,它们刚刚开始扬花。
槐花飘香之际,正是小麦扬花之时。有了亲身感受,以后我不会忘记了。
上周六,和妻子到乌阳河畔进行一年一度的采摘槐花,旁边是一大片麦田,瞥了一眼,已经齐穗,想着它应该开花了,于是便认真地看了一下,果然,它们刚刚开始扬花。
老早就想仔细观察一下麦穗和麦花了,但两三年来都是因为自己的懒惰错过了。可怜自己有时为了一棵树不惜驱车几百公里,为了追逐远方的风景而对身边的美好视而不见。
小麦开花之所以叫做“扬花”,是因为它在开花时只有雄蕊伸出稃片,黄色的花药在细长的花丝牵引下随风摆动,花粉则簌簌落下,就像扬播一般之故。
先来看看麦穗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多个小穗组成。穗轴直立不分枝,上面有多个节,每个节着生一个小穗。
这些小穗排成两列,辫子一般,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交替向上(即互生),直到最上面一个顶穗。
每个麦穗一般有18——22个小穗。数一数,下面这个麦穗有20个小穗。
再来看看小穗
轻轻取下一个小穗,不要用力,以免惊扰损坏即将或正在孕育生命的一对新人。
你会看到,小穗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很不希望别人来打扰。其实,一个小穗就是一个穗状花序,里面包含着数朵——一般是3——9朵无柄的小花。
首先说明的是,其实到这里我们也已看到了,如同其它禾本科植物一样,小麦花朵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经历了高度特化,形成了独特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做颖花。之所以在这里说明,是因为我们下面方便称呼它的各个部分。
将小穗一一拆解开来。首先,小穗基部两侧的两枚“外皮”很容易脱落,它们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革质,背部有脊线隆起,脉纹清晰可见,它们名字叫做“颖片”。
继续拆,将小花一朵一朵的撕下来,这时你会发现这些小花在小穗轴上也是呈互生排列的。这个小穗一共有5朵小花,显然,最上面一朵小花发育不完全,是不育的。多拆几朵,我们就会知道,小穗中小花的数量一般在3——9朵之间。
再来看看小花
取出一朵小花,它像什么?如果不管颜色,像不像蝌蚪?这“蝌蚪”的头部下面隆起,腹面凹陷,那些创造生命的东西就藏在里面,从不轻易示人。
一手捏住“蝌蚪”的尾巴,头部向下,另一只手从“蝌蚪”的头顶轻轻向上一推,“蝌蚪”颈部便裂了开来,裂成两片鳞片状的薄片,那羞答答的俊男靓女(雄蕊和雌蕊)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将这两薄片分开,其中背面那个叫外稃,腹面那个叫内稃。外稃较大且硬,有显著的中脉,并延长成芒(有的品种无芒),这就是我们说的麦芒。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搓青麦子吃的事情。这麦芒上面有倒刺,如果搓不干净,麦芒不小心进到嘴里,它就会附在舌头上,越往外吐,它就越往喉咙里面钻!那简直的小孩子的噩梦。
内稃较小较薄且透明,形似薄膜,呈船形,拥有两条显著的侧脉。
剩下的就是它的雄蕊和雌蕊了。下面两张照片是雄蕊花丝还未伸长,离扬花还有一段时间的雌雄蕊,此时花药呈黄绿色。
下面这张是刚开始扬花的雌雄蕊,花药已变为了黄色,将它们从稃片上分离下来时,花粉也随之生簌簌落下,隐约可见花药好像已开始从一端开裂。
下面一张是已扬花的雌雄蕊,此时花丝明显伸长,纤细柔弱,花药已全部开裂。
从上面照片可见,小麦花是两性花,一朵小花有雄蕊3枚,花药丁字形着生,纵裂;雌蕊1枚,柱头2裂,呈羽毛状,子房则膨大呈球形。
刚看到它那向两侧张开毛刷一般的柱头时,我不禁呆住了,这也太美妙、太夸张了吧!不就是为了接收几粒花粉嘛,一粒足矣,况且还是自花授粉的,至于这样吗?也太浪费这美妙的结构了。我想这应该是它想尽量扩大接受花粉面积,确保能抓住一生中关键的两三天时间里才会有的一次机会吧。不过这似乎用不着我来操心,既然造物主让它长成这样,那么自有它的道理。
漏掉的浆片
到这里,里里外外的都翻遍了,似乎就这样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小小的却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浆片。
浆片是什么?在外稃和子房之间,紧贴子房基部,有两片细小无色多汁的小鳞皮(也叫鳞被),这就是浆片。
如果你事先不知道,单凭自己观察,大概率会忽略它们。因为在分离外稃和内稃时,它们不是粘连在外稃和内稃基部被无视,就是紧紧贴在子房基部不被看到。下面这张照片还是我在解剖好几朵小花,用镊子将它们从子房基部刮开才拍摄到的。
将它们取下来,拍照。依稀可见其两端狭而中间阔,放大仔细看,还会看到顶端边缘长有长毛。
浆片有什么作用?别看它小,作用可不小。开花时,浆片迅速吸水膨胀,约达原来的三倍,推动内外稃张开,从而促进雄蕊的伸出和雌蕊柱头的展开以接受花粉。可以说这小东西就是控制授粉通道的开关。
我曾一度十分困惑:这浆片位于子房基部,也是内外稃的基部,在这里膨胀怎么能将内外稃的上端撑开呢?要撑也是撑下端啊。在拆了十几朵小花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它的膨胀不是内外用力,而是上下用力的,就像我前面所做的那样,用手向上轻轻一推它们便裂开了。
麦穗和麦花看完了,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这高度特化的颖花也太特别了吧,一点也看不到我们所熟悉的花萼和花被,它们去哪儿了?原来,那小小的浆片就是花瓣的变态,而轻盈如船的内稃则是萼片的变态,带着长长尾巴的外稃是苞片的变态,在小穗外面起保护作用的颖片可以看作是总苞的变态。如此,我们就能一一对号入座了。它们之所以如此的变态,就是为了适应风媒传粉的高效性,同时保留了在特定环境下的异交潜力,一切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小花是怎样开放的?
开花时,浆片吸水膨胀将内外稃撑开的同时,雄蕊花丝迅速伸长,将花药从内外稃中推出来,颖壳刚打开时,花药便从两端开始纵裂并散发出花粉。整个小花从开颖到裂药散粉的过程极为短暂,通常仅为2——3分钟,而花朵的开放时间约为15——20分钟。一旦花药被推出颖壳,颖壳便会重新关闭。一个麦穗从开始开花到结束,大约需要2——3天,少数情况下可持续3——8天。
由此可见,小麦授粉优先使用自家的花粉,是自花授粉,只有极少数(小于0.4%)可异花授粉,进行天然杂交。它可真是深谙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啊!
多数小麦品种是一边开颖一边授粉(也有少数品种闭颖授粉),所以它的授粉实际上在颖壳刚打开时就已经完成,当我们看到黄色的花药伸出稃片随风颤动时,只有少数花粉稀稀落下,此时花药里基本上已经是空的了。
在开花过程中,新开的花花药呈现黄色,2、3天后而则变为白色,表明传粉基本结束。
麦花看完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复杂、最精致、最低调、开花时间最短的花了,最短?是的,它就是世界上开花时间最短的花,比一现的昙花还要短得多!
“开放的艳丽花朵中看无用,唯有扬花的作物才能养人。”它的花朵一点也不张扬,只是默默地完成着扬花授粉的使命,但却孕育出最饱满最完美的果实,为人类奉献滋养生命的食粮。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来认真的审视一番,给它应有的尊重吗?其实,它们一点也不希望你来看它,你一看就会打断它孕育下一代的进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
与生产有关的
上面我们说一个麦穗有18——22个小穗,每个小穗又能分化出3——9朵小花,这么一算,一个麦穗能分化出54——198朵小花呢!但是账可不是这么算的,实际中,在小花分化的时候,受温度、水分、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小花在开花之前就退化了,通常每个小穗只能结实2——3粒,只有很少的小穗能达到4——6粒,每个麦穗最后也就能结30——40个籽粒。所以,在生产中增加麦穗籽粒数是增产的三大途径之一。
来源:小木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