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元天价神药跌成白菜价!这家千亿药企如何被市场反噬?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3 15:33 2

摘要:最近医药圈出了件怪事:曾经被黄牛炒到1600元/粒的"神药"-片仔癀,如今在药店积灰都没人买。更魔幻的是,背后那家市值千亿的上市药企,股价直接腰斩。这事儿可把吃瓜群众看乐了:不是说好的"药中茅台"吗?怎么说崩就崩了?

最近医药圈出了件怪事:曾经被黄牛炒到1600元/粒的"神药"-片仔癀,如今在药店积灰都没人买。更魔幻的是,背后那家市值千亿的上市药企,股价直接腰斩。这事儿可把吃瓜群众看乐了:不是说好的"药中茅台"吗?怎么说崩就崩了?

这事儿得从三年前说起。当时这款号称能"调理气血、延缓衰老"的保健药横空出世,厂家直接把定价拉到每盒598元(30粒装)。按理说这个价格在保健品市场也不算离谱,但资本的骚操作来了——先是找网红铺天盖地宣传"慈禧御用秘方",接着雇人制造抢购假象,硬生生把市价炒到1600元/粒。

记得去年春节,我家楼下药店老板老张还跟我吐槽:"这玩意儿进货价比茅台还贵,但架不住大爷大妈们抢啊!"谁能想到才过半年,形势就急转直下。现在别说1600,就是按原价598都卖不动。为啥消费者突然就清醒了?

要我说,这届消费者真不好忽悠了。现在年轻人买个牙膏都要查成分表,更别说入口的保健品。前几天刷到个测评视频,博主把这款"神药"送去检测,结果主要成分就是普通中草药,成本算下来每粒不到2块钱。这条视频当天播放量破百万,评论区直接炸锅:"合着我们花1600买了个心理安慰?"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几年的"防脱发洗发水大战"。当时某国际大牌也玩饥饿营销,结果被网友扒出实际防脱成分浓度只有0.01%。现在的消费者可精着呢——抖音随手就能查药监局备案,小红书遍地都是成分党,想靠信息不对称割韭菜?门儿都没有!

更绝的是监管部门这次出手速度。今年3月新修订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办法》明确规定:不得暗示治疗功效,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名义背书。上个月刚曝出该药企涉嫌虚假宣传,第二天股价就跌停。要我说这就是典型的"时代变了,镰刀生锈了"。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消费者精明。看看这两年暴雷的何止这家药企?从"量子波动速读"到"石墨烯内衣",哪个不是开局轰轰烈烈,结局一地鸡毛?说到底还是资本那套老玩法失灵了——找几个专家站台、编个玄乎概念、砸钱买热搜,就能躺着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有投资圈的朋友跟我说,现在二级市场听到"消费升级""大健康"这些词都哆嗦。去年某机构重仓的"抗衰老口服液"项目,现在估值直接砍掉90%。要我说这就是市场在挤泡沫:当90后开始掌握家庭消费决策权,当00后人均"成分党",那些讲不出真故事的伪高端产品,注定要被扫进历史垃 圾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倒给正经做产品的企业提了个醒。隔壁某老字号药企推出的助眠胶囊,老老实实标注"膳食补充剂",把临床数据贴官网任人查验,虽然没搞什么饥饿营销,今年销量反而稳步增长。所以说啊,商业的本质终究是价值交换,搞再多花架子,不如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

站在行业观察的角度看,这场闹剧倒是撕开了保健品市场的遮羞布。据中康CMH数据显示,2023年保健品市场销售额首次出现负增长,但细分领域中"成分透明""有临床背书"的产品却逆势上涨23%。这说明不是市场不行了,而是浑水摸鱼的玩家该退场了。

最后说句扎心的:那些还在盘算着"收割套路"的企业可得小心了。现在年轻人不仅会扒成分表,还擅长集体维权。前几天看到个00后姑娘,因为买了虚假宣传的胶原蛋白饮,愣是自学《广告法》把企业告上法庭。要我说,这样的消费者越多,市场才能越健康。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来源:老杨侃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