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的菜园在自己的精心打理下,生机勃勃,瓜果满园,硕果累累。但也有一些菜友即便付出了很多努力,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菜却越种越差,怎么都种不好。
种菜爱好者都知道,最不够用的是时间,但花在菜园最多的也是时间。很多菜友恨不得一年360天,天天都待在菜园子里。
很多人的菜园在自己的精心打理下,生机勃勃,瓜果满园,硕果累累。但也有一些菜友即便付出了很多努力,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菜却越种越差,怎么都种不好。
经过我的分析,究其原因,很多菜友菜种不好,是这3个他们自认为能种好菜,实则适得其反的行为造成的。
今天我就来说说种菜过程中一些菜友明知却改不掉的3个不好行为。希望您在看完以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菜越种越好。
总是有人说"水菜、水菜,不浇水哪有菜"。似乎想种好菜就必然要靠水泡着。他们觉得蔬菜多浇点水,就能长得更快更好,于是常常过度浇水。
其实,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发芽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否则种子容易缺氧腐烂;幼苗期根系还不发达,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度浇水会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造成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虽然随着蔬菜不断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会增加,但也不是无节制的。
要是长期让土壤处于积水状态,蔬菜的根系长期泡在水里,无法吸收足够的氧气,时间一长就会腐烂。比如常见的黄瓜,它是一种既需要水分又怕涝的蔬菜。要是浇水过于频繁,土壤一直湿漉漉的,黄瓜植株的根系就会逐渐失去活力,藤蔓变得细弱,叶片也会慢慢枯萎,结出的黄瓜品质也会大打折扣,口感不脆,还可能出现苦味。
同时,过度浇水不仅会影响蔬菜根系的生长,还会引发一系列病虫害问题。
湿润的环境是病菌滋生的温床,像霜霉病、根腐病等病害在高湿度的土壤环境中极易传播。
另外,过度浇水会使得土壤表面湿度大,吸引一些害虫前来产卵繁殖,增加了蔬菜遭受虫害的风险。
所以,千万不要有事没事就给蔬菜浇水了,保持微微干燥更利于蔬菜的生长。
种菜就肯定要施肥,但很多人却在施肥上存在着误区。有些人认为肥料施得越多越好,于是大量施肥,结果却适得其反。
实际上,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在生长初期,主要需要氮肥来促进茎叶的生长;到了开花结果期,则需要更多的磷钾肥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如果在蔬菜生长初期就大量施用磷钾肥,那么会导致氮肥相对不足,蔬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变小。
相反,如果在开花结果期还过量施用氮肥,会使植株徒长,只长叶子不开花或者开花少,结果也少。例如西红柿,在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磷钾肥,如果此时氮肥施得过多,植株会表现为茎蔓粗壮、叶片肥大,但花朵稀少,即便结了果,果实也可能发育不良,个头小、口感差。
当然,除了肥料种类和用量的问题,施肥方法同样很重要。有些人直接将肥料撒在蔬菜根部附近,浓度过高的肥料会烧伤蔬菜的根系,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正确的施肥方法应该是将肥料均匀地施在距离蔬菜根系一定距离的地方,并用土壤盖住,让肥料随着浇水慢慢渗透到根系周围,这样既能保证蔬菜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又不会伤害到根系。
病虫害是蔬菜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很多人在病虫害初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只是偶尔有几只害虫或者几片病叶,不影响大局,于是听之任之,或者用一些没有经过验证的"偏方""秘方"来防治。
结果是,病虫害的发展速度往往超出想象。一旦病虫害泛滥,就很难控制。
例如蚜虫,它的繁殖速度极快,如果在发现初期不及时防治,几天之内就可能大量繁殖,布满蔬菜的叶片和嫩梢,吸食蔬菜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生长停滞。而且蚜虫还会传播病毒,引发其他病害。又如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能只是叶片上出现一些白色粉状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白粉病会迅速蔓延到整个植株,严重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
及时地防治病虫害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对蔬菜的危害,还可以降低防治成本。
在病虫害初期,只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治措施,如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等,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如果等到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就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蔬菜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其实,自种自吃的种菜,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过度地浇水,过量地施肥,用一些道听途说的"偏方""秘方"来防治病虫害。
我们只要顺从蔬菜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做一点适度地管理就行了。如果您有以上的3个行为,最好是马上改掉,您会发现,种菜会越来越轻松、简单,您也会越来越快乐!
来源:生活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