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海女子一年网购80万,查出强迫症,她的亲身经历,值得反思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3 21:24 2

摘要:2014年,26岁的陈晴自从高中毕业后,什么活都干过,虽然社会经验丰富,但因为学历不高,目前还是只能在电商平台担任客服岗位。她本以为是不用再像厂里那么劳累,但每天和数不清的客户沟通,让她心力憔悴,时不时的侮辱性话语也让她彻底成为了受气包,心中的不满在一天天累积

2014年,26岁的陈晴自从高中毕业后,什么活都干过,虽然社会经验丰富,但因为学历不高,目前还是只能在电商平台担任客服岗位。她本以为是不用再像厂里那么劳累,但每天和数不清的客户沟通,让她心力憔悴,时不时的侮辱性话语也让她彻底成为了受气包,心中的不满在一天天累积着。

从半个月前开始,陈晴每天早上出门时就心慌得厉害,光是反锁门这个动作她就要做十几次。每次她都必须用食指第二指节触碰锁舌缩回又弹出的过程,同时默数到七的倍数,稍有不连贯就得重来。离开单元门后,陈晴心中又总想着出租房的门锁是否稳固,会不会被人夺门而入,这样焦虑的想法会折磨她整整一天,直到晚上她回家发现一切安好才肯作罢。

陈晴每天花费在锁门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最终还是因为迟到次数太多被公司开除,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地回了老家。父母本想为她在当地找个轻松的工作,但陈晴回家后却整日窝在房里,每天凌晨就打开购物软件,回家不过一个月,在网购上的消费已经高达8万元。家里几乎被快递盒占满,陈晴买的似乎全是重复的东西,光是护手霜她就买了50支一模一样的,不仅花光了存款,甚至还让她欠下了几十万的负债。

父亲见她这副完全放弃生活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干脆夺过她的手机将淘宝卸载,将她独自反锁在房门里,让她好好反省。但失去手机和购物的陈晴像是失去了水的鱼,她感觉自己的气管被无形的吸盘封堵,喉结上下滚动却吸不进氧气。

陈晴一下下用脑袋撞着门,父亲还在外头怒吼“你要逼死全家吗”,三五分钟后,陈晴的房间里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母亲实在害怕出事,便试探着将门打开,却看见女儿双手紧紧掐着字自己的脖子,脸颊通红地在地上不断翻滚着,父亲见状也慌了神,移开她的手,带着他冲向了附近的医院。

陈晴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总分32分(≥26分为极重度)。抑郁自评量表:21分(重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18分(重度焦虑)。fMRI:眶额皮层(OFC)与尾状核功能连接增强(强迫环路过度激活),前扣带回(ACC)代谢降低30%。DTI:内囊前肢白质纤维完整性下降;综合陈晴的症状考虑,医生初步判断她患上了极重度强迫症。

强迫症(OCD)是一种以侵入性强迫思维和重复性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反复出现不受控制的担忧,并采取特定行为来缓解焦虑,也就是陈晴最开始出现的不断反锁门这一行为。脑成像显示患者眶额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异常活跃,导致错误威胁信号的持续放大。同时,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削弱了大脑的认知控制能力,使患者明知行为无意义却无法停止。

陈晴疯狂网购这一行为在临床上被称为强迫性购物,是强迫症的一种行为变异,核心机制是患者通过购物行为暂时抑制焦虑。当强迫思维引发“必须拥有某物才能安全”的扭曲认知时,购物就会成为缓解不适的仪式化行为。神经生物学层面,购物瞬间释放的多巴胺可短暂抑制前扣带回的过度活跃,而该脑区负责错误监控,但效果仅持续数分钟。

患者常伴随完美主义倾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囤积同款商品以确保“足够”,并因决策僵化重复购买同类物品。此类行为最终只会形成负强化循环越焦虑越购物,越负债越焦虑,因此一旦发现就要尽快控制和干预。

母亲得知女儿患上精神类疾病后,不由得抹了把眼泪,没想到女儿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会这么辛苦,父亲也陷入了沉默,自己根本没想到女儿是生了病才会这样奇怪,还对她那样粗鲁......为了找回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儿,老两口不仅每天监督女儿服药,陪着她进行康复训练,还会参与就近的精神类疾病病友会,与当地的专家、患者和患者家属学习改善女儿病情的方法。两人最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女儿总结了一套缓解强迫症的好方法,女儿在践行期间情况也明显有了好转。

2022年4月3日,陈晴再次来到之前的医院复查,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愣了好几秒,抬头看向母亲眼神里满是不敢置信。“在临床上强迫症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并且病情难以完全恢复。可陈晴……”他低头再次核对报告,喃喃道:“他的各项激素水平已经稳定,行为逻辑也已恢复,情绪评估接近正常状态,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几乎凤毛麟角!”医生感叹地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道:“你们做到了很多患者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是奇迹!”

就在此时,候诊室里等待复查的患者和家属听到这番话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片刻之后人群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向他们俩询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我家孩子吃药很久了病情却总是反复,该怎么办啊?”“我女儿治了八九年了都不见好转,可他才半年就好了?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母亲看着眼前焦急的家长们深知他们的痛苦,轻轻拍了拍陈晴的手眼里满是欣慰,随即抹了抹眼角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其实强迫症的治疗并不难,关键是方法要对。” 她看向众人,语气坚定而温和:“这半年,我和孩子她爸一直让小晴坚持做2件事,既不打针也不靠药,没花一分钱,病情就一点点地好了。只要用对方法,每个人都能看到效果!”

除了服药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善强迫症?

1.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

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ERP)是过重塑大脑对焦虑的应对模式起效,强迫症患者面对触发情境时,前额叶皮层会错误判定危险信号,引发杏仁核过度激活,驱动强迫行为来缓解。ERP要求患者在安全环境中主动接触焦虑源,同时严格抑制强迫动作。重复暴露使杏仁核逐渐适应刺激,焦虑峰值的消退时间会逐渐缩短。

最初,父母为陈晴制定的初级任务是触摸桌面后延迟洗手2分钟(焦虑值30),中级为使用公共厕所门把手后1小时内不清洁,高级则模拟钱包被盗场景并禁止反复检查。每次暴露持续至焦虑自然下降一半以上,期间通过腹式呼吸调节生理反应。反应阻止需绝对化,如接触"污染物"后设置物理障碍,也就是不能戴手套或让家人暂时保管清洁剂。坚持一段时间后,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善。

2.正念认知训练

正念认知训练通过改变大脑对强迫思维的处理模式起效,强迫症患者常陷入“思维-反刍-焦虑”的恶性循环,前扣带回会过度激活。正念练习要求患者以旁观者视角观察侵入性念头,而不进行评判或压制。这种训练能增强前额叶对边缘系统的调控能力,使杏仁核的活动强度降低40%。同时,每日45分钟的正念呼吸可增加前扣带回灰质密度,提升对思维内容的抽离能力。

陈晴最开始每天会花十分钟仰卧,同时依次关注脚趾到头顶的触觉,培养对躯体信号的觉察;接着用15分钟观察呼吸气流在鼻腔的温度变化,当注意力被强迫思维带走时,温和地将其拉回呼吸;最后对特定强迫念头使用“标签法”——当出现“我的手很脏”等想法时,在心中默念“这是一个强迫念头”而非试图反驳。进阶阶段需在焦虑情境中实践,这种方法对强迫症患者来说也十分有用。

资料来源

[1]赵艺斌,陈晓鸥.强迫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论[J].光明中医,2025,40(06):1080-1083.

[2]熊博韬,李斌.难治性强迫症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4,21(05):481-487+494.

[3]何晓雨.我真的有强迫症吗?[J].知识就是力量,2025,(01):78-81.

(《回顾:上海女子一年网购80万,查出强迫症,她的亲身经历,值得反思》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杨Dr科普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