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网络暴力不被制止,我将关闭胖东来!”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让商超巨头创始人于东来再次站上风口浪尖。面对网红“柴怼怼”对其玉石业务的持续指控,这位以“佛系经营”著称的企业家罕见地以极端方式表态。当企业家遭遇网络暴力时,是硬刚到底还是息事宁人?这场风波背后,藏
“如果网络暴力不被制止,我将关闭胖东来!” 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让商超巨头创始人于东来再次站上风口浪尖。面对网红“柴怼怼”对其玉石业务的持续指控,这位以“佛系经营”著称的企业家罕见地以极端方式表态。当企业家遭遇网络暴力时,是硬刚到底还是息事宁人?这场风波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商业伦理困境。
玉石风波升级:一场没有赢家的对决
矛盾始于柴怼怼在社交媒体指控胖东来“低成本玉石卖天价”,引发于东来连续反击。4月胖东来起诉对方商业诋毁,5月于东来更以退圈为筹码施压。双方交锋中,胖东来公布了详细经营数据:和田玉仅占集团总销售额0.34%,毛利率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柴怼怼则被曝出单场直播带货销售额不足8万元,其19800元的和田玉手镯品质亦遭质疑。这场玉石界的“罗生门”,既未澄清真相,反而让公众对玉石行业信任度再度滑坡。
企业家为何越来越“刚”?
于东来的激烈反应并非孤例。近年来,从董明珠公开举报同行,到雷军起诉自媒体,企业家面对网络暴力的态度正从隐忍转向正面交锋。究其原因:一是造谣成本过低,一条不实视频可能毁掉企业多年口碑;二是维权周期漫长,即便胜诉,商誉损失已难挽回。胖东来公布的数据显示,为自证清白已投入超8000万元帮扶同行,却仍陷舆论漩涡,这正是企业家“以退为进”的无奈。
网络暴力困局:流量逻辑下的信任危机
柴怼怼的20万粉丝量级在网红中并不突出,但其“怼人设”恰好踩中公众对玉石行业暴利的固有认知。第三方数据显示,其争议视频互动量远超日常内容,这揭示了网络暴力的底层逻辑:争议即流量。而胖东来作为“商超顶流”,任何负面消息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当企业声誉成为流量猎物时,法律维权与舆论反击的双线作战已成必修课。
破局之道:构建企业“反脆弱”体系
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赢得口水战,而在于建立系统性防御。胖东来值得借鉴的做法包括:
数据透明化:主动公开成本、毛利率等核心数据,用事实对冲谣言;
第三方背书:引入权威机构鉴定,将品质争议转化为技术讨论;
价值观输出:通过帮扶同行等行动强化“利他”形象,积累道德资本。
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它留给所有企业家一个警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企业不仅要做好产品,更要学会在舆论场中守护真相。正如于东来所言:“善良不该成为被欺负的理由。”当商业文明遭遇流量暴力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愤怒的呐喊,更是整个社会对恶意诋毁的零容忍机制。
来源:辰东小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