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持续高温环境下,园林植物养护正面临双重挑战。受暖冬气候影响,今年病虫害呈现高发态势,常规养护需同步做好抗旱与科学用药管理。特殊气候条件下施药需掌握以下关键要点:
持续高温环境下,园林植物养护正面临双重挑战。受暖冬气候影响,今年病虫害呈现高发态势,常规养护需同步做好抗旱与科学用药管理。特殊气候条件下施药需掌握以下关键要点:
【时段把控】选择上午9点前或傍晚5点后施药,此时段气温回落至30℃以下,既能保障药液有效附着,又能避免药剂高温分解。特别注意避开晨露时段(6-8点),尤其使用除草剂时,晨露稀释效应会导致药效折损。
【浓度控制】温度每升高10℃,部分药剂活性增强1-2倍。建议参照说明剂量减量20%使用,如40%毒死蜱常规浓度1500倍液可调整为1800-2000倍液。粉剂类农药需预先用温水化开,确保充分溶解。
【气象预警】建立三级响应机制:3级以上风力暂停作业;降雨概率超30%延迟施药。封闭型除草剂可结合智能气象监测,选择小雨前1小时施用,利用雨水促进药膜形成。
【科学配药】执行"三级稀释法":原药→母液桶(1:10)→中转桶(1:50)→药械箱。禁止盲目混配,如需复配须验证配伍性,建议采用"AB桶"交替施用法,避免药害风险。
【防护升级】规范穿戴防护五件套:面罩式呼吸器、PVC防护服、丁腈手套、防水靴、护目镜。建立"施药后30分钟淋浴"制度,配备应急洗消设备。
【预防策略】推行"三早"防治:早春灌根防治蛀干害虫(3%呋虫胺颗粒剂30g/株);萌芽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600倍液);杂草萌动前土壤封闭(33%二甲戊灵200ml/亩)。
【间隔周期】建立用药档案,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杀菌剂7-10天,杀虫剂10-15天,除草剂25天以上。实施"三色标记"管理,红色区域(新施药区)封闭3天,黄色区域(间隔期)限制进入,绿色区域开放。
【增效应用】蜡质层害虫防治采用"微乳剂+有机硅"方案(0.1%硅酮助剂),地下害虫治理使用"毒土法"(5%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拌细土30kg)。
特殊提示:建立"3+1"巡查机制(三天一普查+重点区域日查),发现异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建议配置快速检测试剂盒,实现药害48小时溯源。
通过精准的时空管理、规范的流程操作和科学的预防体系,可在高温季节实现安全高效的园林养护目标。养护单位应建立标准化操作手册,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切实提升团队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景观那些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