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重访五四新文化》三卷本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4 08:00 2

摘要:“五四”与“新文化”,是近代学术史的中心议题之一,如何理解“五四”与“新文化”,就意味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选择与纠结。但关于此二者的研究甚夥,一般读者在资料搜集以及脉络把握上存在困难,以致从理解上容易蹈向南辕北辙、童牛角马,而叙述的轻重倒置、本末不清,则更是将

《重访五四新文化》

三卷本

【内容简介】

“五四”与“新文化”,是近代学术史的中心议题之一,如何理解“五四”与“新文化”,就意味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选择与纠结。但关于此二者的研究甚夥,一般读者在资料搜集以及脉络把握上存在困难,以致从理解上容易蹈向南辕北辙、童牛角马,而叙述的轻重倒置、本末不清,则更是将本来的二者混淆为一、前后不分。因此,本书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关于“五四”与“新文化”的相关重要研究汇集,分属思想与观念、文化与社会、语言与文学三编,使读者及研究者能方便了解该题域全貌,也能从中窥见研究取向的发展。

【主编简介】

王风,福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具体涉及的学术分支和课题,包括近代文章,现代散文,周氏兄弟、废名等现代作家,章太炎、王国维等现代学者,古琴史,古琴器等,均有多篇重要论文。出版有《世运推移与文章兴替》《琴学存稿》《琴史与琴器》。编有《废名集》(全六卷),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主编《曹禺全集》(全十一卷),助理郑珉中先生编写《故宫古琴》。

季剑青,1979年生,安徽肥东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著有《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重写旧京:民国北京书写中的历史与记忆》《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等,译有《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赵元任早年自传》《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曾在《文学评论》《近代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袁一丹,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著有《另起的新文化运动》(2021)、《此时怀抱向谁开》(2020);编著《国学浮沉》《王瑶画传》等。其中,《另起的新文化运动》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台湾大学访学,先后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曾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王芳,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研究领域为现代文学,重点关注周氏兄弟研究和西方博物学和中国博物传统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现代中文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01

《重访五四新文化:思想与观念》

作者:王风 季剑青 主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

ISBN:978-7-220-13878-2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定价:92.00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本书收录的文章,呈现了约四十年来“五四”思想研究的大致走向和研究内容的轨迹变化。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范岱年、竹内好、耿云志、钱理群、王德威、许纪霖、王芳等不同代际学者之间关于“五四”思想的学术对话,亦能加深我们对作为中国现代思想之源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目录】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存目]/ 李泽厚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哲学反思 ——记二十年代初的科学与人生观大论战 / 范岱年

鲁迅思想的形成 / 竹内好 著 李心峰 译

五四式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 ——兼论五四精神、五四目标与五四思想 / 林毓生 

五四运动中的意识与组织 ——五四思想史新探 / 阿里夫·德里克 著 朱志敏译

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 耿云志

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 / 钱理群

预言与危机 ——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 / 汪晖

评五四运动 / 周策纵 著 刘雪明凌伟中 译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的论战 / 王元化

未完成的现代性 ——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  [存目]/ 高远东

重访五四 ——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  / 张灏

被压抑的现代性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 王德威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 ——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存目] / 余英时

“德先生”和“赛先生”之外的关怀 ——从“穆姑娘”的提出看新文化运动时期 道德革命的走向 / 鲁萍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 黄兴涛

个人主义的起源 ——“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  / 许纪霖

《新青年》陈独秀与康有为孔教思想论争的历史重探 / 彭春凌

《新青年》时期钱玄同思想转变探因 / 倪伟

视觉装置与“写实”方法的现代构筑 ——“美术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交集及其意义 / 王中忱

从访碑到抄碑,从国魂到民魂 ——以金石传统三个脉络解读鲁迅的“钞古碑” /王芳

严复“信达雅”爰及“所谓文字上的一种洁癖” / 王风

来源说明

主编简介 

02

《重访五四新文化:文化与社会》

作者:王风 袁一丹 主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

ISBN:978-7-220-13881-2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定价:96.00元

本书从文化与社会的视角,展现去中心化的五四新文化图景,选编收录了陈万雄、舒衡哲、王晓明、罗志田、王汎森、陈平原、王奇生、欧阳哲生、陈以爱等学者的经典论述,极具学术价值。其中,陈平原、欧阳哲生、陈以爱等挖掘报刊、档案、信件等一手文献,还原历史细节,力图回到五四现场;陈万雄梳理人事关系网,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渊源;季剑青、瞿骏、徐佳贵从地方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现其在非中心区域的复杂样态。从多元视角出发,以历史细节入手,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五四。

【目录】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流 / 陈万雄

“五四”的“老调子” ——知识分子自己的看法 / 舒衡哲 著 程巍 译

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识“五四”文学传统 / 王晓明

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 / 罗志田

思潮与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个例子 / 王汎森

五月四日那一天——关于五四运动的另类叙述 / 陈平原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 / 王奇生

《新青年》编辑演变的历史考辨——1920至1921年《新青年》同人来往书信为中心的探讨 / 欧阳哲生

“五四”前后的蔡元培与南北学界 / 陈以爱

谁的“五四”?——论“五四文化圈”/ 李怡

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 / 季剑青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袁一丹

老新党与新文化 ——“五四”大风笼罩下的地方读书人 / 瞿骏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以民初温州地方知识人及刊物为视角 / 徐佳贵

“五四”期间杜威与中国的一段“交互经验”/ 彭姗姗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梁启超诸人的文化努力与“五四”思想界 / 周月峰

五四新文化的“运动”逻辑 / 张武军

来源说明

主编简介

03

《重访五四新文化:语言与文学》

作者:王风 王芳 主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

ISBN:978-7-220-13877-5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定价:98.00元

关于“五四”的话题一直在延续中,并在研究中形成了相关问题丛。本书着力于语言与文学部分,选编收录了迄今学界做出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及汉字拼音化运动等,试图从不同的路径厘清语言文学现代变革的脉络,探寻它们的源头和展开逻辑。这其中有王瑶、木山英雄、陈平原、夏晓虹、吴晓东、陈思和、王东杰等诸位著名学者功力深厚的大作,极具学术价值。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它是一扇深入了解五四文学精神与艺术风格的窗口;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它提供了经典的研究示范和理论启示,有助于后来者继续深化对五四时期语言文学与社会变革的认识和探究。

【目录】

鲁迅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 著 沈于 译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 / 王 瑶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 木山英雄 著 孙歌 译

鲁迅《故乡》的阅读史与中华民国公共圈的成熟 / 藤井省三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 / 陈平原

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 / 吴晓东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 / 陈思和

从“小野蛮”到“神人合一”——1920年前后周作人的浪漫主义冲动 / 刘皓明

“五四”时期的国语统一论争——从“白话”到“国语” / 村田雄二郎 著赵京华 译

胡适版的“欧洲各国国语史”——作为旁证的伪证 / 程 巍

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 / 王风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 / 夏晓虹

《甲寅》与《新青年》渊源新论 / 孟庆澍

五四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态度—— 对文学研究会“前史”的再考察 / 姜涛

无声的“口语”——从《古诗今译》透视周作人的白话文理想 / 张丽华

解放汉语——白话文引发的语文论争与汉字拼音化运动论证策略的调整 / 王东杰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 / 严家炎

眼睛的文学革命·耳朵的文学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听觉媒体的发展和“国语”的实验 / 平田昌司

一次失败的诗学探索——现代中国诗歌从意象主义到惠特曼主义的转化 / 方志彤(Achilles Fang) 著 何吉贤 译

“深文理”——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文言”及“文言文” / 段怀清

来源说明

主编简介

编排 廖姝云

来源 壹卷YeBook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

记得点个☞推荐☜哦!~

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人民出版社有四百余种图书在全国和省级图书评奖中获奖,多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近十年来,承担并完成了一百余种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出版项目。

四川出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川人民出版社努力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治立社、学术立社、精品立社”,创品牌、抓项目,融合出版渐入佳境,“走出去”工作逐年升级,行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正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网络购买渠道

四川人民出版社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推荐申报出版机构,欢迎学者优秀成果选择我社推荐申报!

来源: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