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日清晨6时30分,“万人云手 活力‘拳’开”太极拳展演活动在永年广府古城正式启幕。活动期间,2500余名表演者分布于古城南门、杨露禅故居、太极文化广场等六大点位,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以刚柔并济的招式,向全国游客展现“太极之乡”的独特魅力。
5月1日清晨6时30分,“万人云手 活力‘拳’开”太极拳展演活动在永年广府古城正式启幕。活动期间,2500余名表演者分布于古城南门、杨露禅故居、太极文化广场等六大点位,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以刚柔并济的招式,向全国游客展现“太极之乡”的独特魅力。
古城南门广场上,永年振兴太极拳研究会的展演队伍中,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乔振兴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杨澄甫宗师弟子傅宗元的入室弟子,他自幼研习杨式太极拳,深耕传承数十载,自筹自建傅宗元太极园。如今其门下弟子超千人,在全国已发展27个分会,且分会数量逐年递增。“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弟子回到广府古城拜谒宗师,让太极文化的根脉越扎越深。”乔振兴说。
杨露禅故居前,杨氏太极拳传承人韩清民的展演方阵同样亮眼。作为在贵州、山东、浙江等地开设分院的非遗传承人,他将太极文化与和谐理念播撒至大江南北,弟子足迹遍布全国。活动现场,来自山东东营的任贵全是第四次来邯学习太极;来自石家庄的游客王红光则堪称“沉浸式体验者”:半个月前他来此旅游时被太极文化深深吸引,竟留驻广府古城拜师学艺,如今,他的一招一式中已透着几分章法。
太极文化广场的互动环节成为人气焦点。6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武式太极拳,一招“懒扎衣”刚柔相济,围观游客中,不少人跟着踮脚抬手,模仿招式。据介绍,当日10:30至17:30,古城四大点位每小时开展一场名家展演,游客可随时“拜师”,近距离感受太极的刚柔之美。
黄昏时分,古城漾起人文涟漪。永年区多所学校的表演者分赴水滴广场、东瓮城、古城南门等点位,进行太极拳、太极扇展演,引得游客纷纷驻足。不少人受现场氛围感染,跟着揣摩基础招式。“老拳师言传身教带新徒,年轻人一招一式承古法。”来自保定的游客张先生感慨。
作为杨式、武式太极拳发源地,广府古城同步推出的太极主题文创市集、非遗美食体验等活动,更让游客深度触摸到邯郸“太极之乡”文脉相传的厚重底蕴。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展现“太极之乡”的独特魅力,“五一”假期,我市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园博园、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广府古城等景区,组织1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开展“万人云手 活力‘拳’开”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等系列展演。
“今天和来自各地的1000名太极爱好者打太极,与平时和几个朋友在公园打太极的气氛截然不同,感觉非常棒。”来自邢台市平乡县的资深太极拳爱好者聂建忠说。
5月1日,在广平县赵王印象城内,千名太极爱好者身着素雅练功服,在古赵建筑群前集体展演。太极拳刚柔并济,太极扇开合如蝶,太极剑寒光流转,尤其是卢氏太极拳传人的推手表演,将“四两拨千斤”的技法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广平县作为邯郸太极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是卢氏太极拳的发源地。2012年,该拳种被列为省级非遗。近年来,当地注重打造“非遗+旅游”的模式,吸引众多游客关注。据卢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卢尚奇介绍,目前习练卢氏太极拳的海内外爱好者达10余万人。
图片来源:云瑾瑜微信公众号
邯郸新传媒中心记者 王丽薇 李文科 通讯员 武小凯
来源:邯郸V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