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炒粉45一份,南宁老友炒粉65一份,这价目表真的很京A,看得粗厨很大开眼界。
这是前几天粗厨的北京朋友群里发出来的广西风味店的探店照片。
地标:北京
素炒粉45一份,南宁老友炒粉65一份,这价目表真的很京A,看得粗厨很大开眼界。
北京65一份的老友炒粉吃不起了,只能在家自己炒。
至于实物照片就不发出来,不然南宁的友仔友女看完,肯定都会直呼
“黑吻哦!就这水平,还卖那么贵,在南宁会挨叼杠的。”
粗厨来给你做个对比,同样的食材情况下,在南宁最常规的老友炒粉,撑死也就15-16一份。(ETC会出现在评论区)
所以今天粗厨想聊聊仅代表自己的想法。
广西的三大米粉,为啥唯独老友粉没有走出南宁?
先来了解一下,看下图。
图/地道风物
广西人的一天,必须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开始的,至于这一碗粉是什么粉,那要视地域而定:
南宁人吃老友粉,柳州人吃螺蛳粉,桂林人吃卤菜粉,
梧州人吃牛腩粉,玉林人吃生料粉或牛巴粉,百色人吃烫粉或卷粉,北海人吃海鲜粉~~
蒲庙人吃生榨粉,全州人吃红油粉,融安人吃滤粉~~
毕竟已知的广西各地有近50种地方特色米粉,而且同一叫法的米粉有可能还会分细分出不同的地域流派。
光南宁就有近4万家粉店。
什么概念?
全国最大的便利店品牌-美宜家,2024年的数据统计全国有3.79万家门店。
各种粉换着吃是不是可以一个月不带重样的。
根据广西米粉博物馆的不完全统计数字,仅南宁一地,鲜湿米粉的年产量就超过1亿公斤。
广西米粉博物馆
回到主题:
广西的三大米粉,为啥唯独老友粉没有走出南宁?
广西的三大米粉,按知名度、时间线来说,分别对应广西三大城市-桂林、柳州、南宁。
挨个聊
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桂林,却不一定知道南宁是广西首府。
随着纸媒、电台、电视以及口口相传的推动,到了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南及北的国内一线城市陆续出现桂林米粉店。
有了“桂林”这两个字的加持,桂林米粉与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一样,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国民小吃。
和桂林米粉的传统传播路径不同,柳州螺蛳粉走的却是网红效应。
有了网络的推动,再加上各种像陈晓卿、李子柒这样的KOL的加持与鼓吹下,让柳州螺蛳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快速接棒桂林米粉并超越,在全国一时风头无两。
随后大量的预制品牌的出现,让想一试螺蛳粉的人,体验那“生化武器”般的酸爽重口味。而最好的病毒式营销,就是与其我一人独酸爽,不如拉大家一起皆酸爽。
和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不同,
粗厨个人认为老友粉走不出南宁的原因:
老友粉很难标准化,因为师傅占大头。
标准化很好理解,就是很难做大规模的预制品。(ETC会出现在评论区)
从经营的角度,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每一个出品环节都可以量化标准,能量化就意味着效率效益。
但老友粉却不行,虽然食材、物料都可以量化标准,唯独最后的出品环节不行,毕竟人的因素不可控。
师傅占大头的核心:
老友粉的制作,讲究猛火快炒,出品要够“镬气”(俗称锅气)。
师傅必须要有多年的灶前真功夫,才能把火候、控油、颠炒的手势与力度等等轻松拿捏,保证出品质量。
即使同样的老友四件套:酸笋、辣椒、豆豉、蒜末。不同的师傅出品都不一样,每家生意火爆的老友粉店都有这样的一位NPC。
这个大叔的老友粉很好吃,是我这5年来的最爱。「链接」
粗厨曾经见过最厉害的NPC是天福香的师傅,一人一次能炒制四份老友粉,虽然但是现在的天福香已大不如前了。(见下文)
那些年我吃过的南宁老牌老友粉店,后来怎么样了?「链接」
聊到这,是否能理解!?
广西的三大米粉,为啥唯独老友粉没有走出南宁?
有时候粗厨会觉得老友粉就像家族中籍籍无名本分的老大,也更像一座大山,你见或不见,他都在那里,想见真身只能等您亲自来。
欢迎天南海北的朋友,有时间来南宁玩。只要您来南宁尝过老友粉,一定会被老友粉的镬气、酸爽、异香所吸引。
生活的喜乐,一餐又一餐
来源:粗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