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给出高质量就业“新解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4 10:15 2

摘要: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万家冷暖。2025开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推动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从政策扶持、岗位供给、技能培训、服务保障等多方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促就业之路。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万家冷暖。2025开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推动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从政策扶持、岗位供给、技能培训、服务保障等多方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促就业之路。

强化政策保障 厚植就业“新沃土”

“才聚正北方 就业再启航”2025年共青团助力就业促进行动大型春季招聘会现场。(资料图)张伊焘 摄

呼和浩特市紧扣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全链条、广覆盖、强保障”政策体系,从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到落户安居、子女入学、医疗绿色通道,形成“一揽子”支持举措;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针对新业态从业者、灵活就业群体,配套社保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专项政策,2025年一季度发放项目人员生活补贴和扩岗补助等5936.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079万元、租购房补贴1496.19万元;创新政策宣传模式,通过“政策云课堂”“入企宣讲”等形式,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与求职者,目前已联合科技、工信等部门开展“入企宣讲”活动4场,线上线下惠及企业1500家,以政策“含金量”提升就业“保障力”。

广拓岗位资源 夯实就业“蓄水池”

2025年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内蒙古大学站)现场。(资料图)张伊焘摄

“企业吸纳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其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部门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好的好的,这下了解了,非常感谢!”

……

4月30日,记者来到内蒙古兴好到家家政服务集团,新城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企业用工问题进行沟通对接,为他们带来详细的就业政策解读,了解企业当前的用人需求和困难并推荐合适的求职者,助力企业与求职者高效、精准对接。

“希望相关部门能在现在这么好的政策和举措的基础上,持续搭建更多的平台,例如招聘会、恳谈会等,深入街道社区,了解百姓求职意愿,把愿意投身家政服务行业的求职人员送到我们身边来。”内蒙古兴好到家家政服务集团总经理阿崙说。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通过行业部门归集岗位、深入企业寻岗拓岗、释放政策性岗位等措施,持续加大优质岗位资源供给。

记者了解到,全市共归集工信、总工会、团委等部门推送岗位4200个,对接发改部门“以工代赈”项目开发岗位435个;组织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多渠道征集1.2万个就业岗位;释放行政事业单位招聘岗位3737个,征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人才储备岗位4642个。

紧扣产业脉搏 锻造技能“硬实力”

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资料图)张伊焘 摄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和服务业企业用工需求,分行业、分群体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是去年底参加的培训,老师们教得很好。我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现在能独立绣制作品并开始接单了,目前已经挣了100多元。通过学习,自己也有了一技之长,很有成就感。”参训学员刘丽平说。

刘丽平参加的是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与赛罕区六犋牛村村委会合作开展的手工刺绣订单式培训。

学校负责人辛琳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教授刺绣针法,学员们掌握传统针法后,可以利用我们提供的材料包来制作手工艺品,我们对其进行回收、售卖,每件产品会给她们一定的手工费,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更多群体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围绕全市产业需求,相关部门紧盯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地,主动挖掘一批特色培训项目,合作推动无人机驾驶员、数据标注员等5个订单式培养项目。

同时,对接行业主管部门,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并针对大龄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按月征集发布补贴性培训开班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3批次、146个培训班期计划,已组织重点群体培训6600人次。

深化供需对接 架起人岗“连心桥”

企业招聘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学生介绍企业优势。(资料图)张伊焘 摄

呼和浩特市积极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和需求人群,高频次、多形式、个性化举办招聘活动,促进人岗高效精准匹配。

3月22日,在呼和浩特市2025年首场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内蒙古大学站)上,704家央(国)企、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优质岗位两万余个。

小娜同学高兴地告诉记者:“本次招聘会总体上超出了我的预期,不仅就业岗位非常充足,质量也很高。”

呼和浩特市抢抓春节后求职用工关键期,密集举办“春风行动 ”“就业援助行动”等线下大型招聘活动20场,开展直播带岗活动265场,提供就业岗位5.24万个次。针对重点群体多样化的求职需求,举办“小精专”招聘会,结合院校专业设置、学生求职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征集适配企业岗位。

此外,分众分类举办特色招聘活动,如赴外引才招聘、呼包同城化招聘、“商圈”就业招聘等各类特色对接活动26场,进一步提高供需对接精准度和实效性。

升级服务体系 打造便民“生态圈”

招聘会工作人员介绍呼和浩特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企业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资料图)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百姓生活,呼和浩特市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升级“青城职聘”微信公众号,使其涵盖“找工作、招人才、招聘会”三大模块12项服务功能,帮助求职者随时随地掌握岗位信息;建成10个特色直播间,常态化开展“‘职’等你来周周播”线上带岗活动。

同时,全市着力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覆盖布局“家门口”就业服务网点,在高校、商圈建设20个特色就业服务站,重点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服务人数多、服务质量优的“样板服务站”。

赛罕区鹏欣金游城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是呼和浩特市首批就业服务站点,在具备社区就业服务的全部职能的基础上,将就业服务前置到第一线,实现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工作意向的精准对接。

“原来我们每天都是靠‘蹲马路’‘站桥头’等待接零活,现在通过服务驿站就可以达成合作意向,再也不用被风吹日晒了。”刚对接完超市分拣工的张先生欣慰地说。

就业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呼和浩特市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调度,构建各部门协同联动、各地区多点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助力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可以看到,如今的呼和浩特,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图景愈加清晰。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郑学良

实习生:赵宇昕

新闻编辑:郭娜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