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月,当杰瑞米·雷纳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钛合金钢钉时,他大概想不到,自己刚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转眼就被漫威递上了一份“羞辱性合同”——出演《鹰眼》第二季,片酬直接砍半。消息一出,全网炸了锅:“漫威这是把演员当耗材?人刚从ICU出来,你们就急着薅羊毛
开篇暴击:
2023年1月,当杰瑞米·雷纳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钛合金钢钉时,他大概想不到,自己刚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转眼就被漫威递上了一份“羞辱性合同”——出演《鹰眼》第二季,片酬直接砍半。消息一出,全网炸了锅:“漫威这是把演员当耗材?人刚从ICU出来,你们就急着薅羊毛?”
事件还原:从“功臣”到“累赘”,资本的冷血算盘。
时间倒回事故当天,雷纳在自家后院操作铲雪车时发生意外,车辆侧翻将他卷入车底。医生从他身上取出30多块碎骨,缝合了40多处伤口,体内钛合金植入物占比高达25%。用雷纳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呼吸都带着金属味儿。”
但漫威的“骚操作”比这场事故更让人心寒。据外媒爆料,漫威高层在谈判桌上直接摊牌:“第一季《鹰眼》只是衍生剧,热度比不上《复联》系列,所以片酬得降。”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竟暗示雷纳“身体状态不如从前”,暗示他“值不了原来的价”。
雷纳在节目里哽咽着回忆:“他们让我8个月高强度拍戏,却只肯给一半钱。这算什么?是觉得我骨头里插着钛合金,就该被当成打折商品?”
消息曝光后,推特上#RespectRenner(尊重雷纳)话题瞬间冲上热搜。网友的评论堪称“人间真实”:
• “漫威现在眼里只有钱,连自家功臣都坑,活该《秘密入侵》扑街!”
• “雷纳把鹰眼演成了‘复联最惨工具人’,结果现实里更惨,被资本按在地上摩擦。”
• “建议漫威改名叫‘漫抠’,连演员的钛合金钢板都要刮层油下来!”
更有粉丝扒出漫威的“双标”操作:2022年《洛基》第二季开拍时,抖森提出“每周必须留出两天陪家人”,漫威不仅答应,还把条款写进合同;而雷纳连基本的健康保障都没争取到,就被迫接受“骨折价”。
行业反思:演员不是“人形道具”,IP不该是“资本傀儡”
这场风波撕开了好莱坞“工业化流水线”的遮羞布。近年来,漫威电影宇宙(MCU)的口碑持续下滑,从《永恒族》的史诗级扑街,到《惊奇队长2》的票房惨案,观众早已厌倦了“特效堆砌+政治正确”的套路。而雷纳事件,恰恰暴露了MCU更深层的危机——当资本只看重IP的商业价值,却忽视演员的付出与尊严时,再强大的IP也会变成无根之木。
资深影评人李·艾森伯格指出:“雷纳的遭遇绝非个例。好莱坞的‘明星制’早已异化:演员不再是艺术家,而是被数据化的‘可替换零件’。漫威敢这么干,是因为他们笃定观众会为IP买单,但事实是,观众会为角色买单,但不会为资本的傲慢买单。”
雷纳最终拒绝了续约,但他留下一句话:“我依然爱鹰眼,但不会跪着演戏。”这句话,成了好莱坞演员反抗资本压榨的宣言。
事实上,行业并非没有先例:诺兰为《奥本海默》的基里安·墨菲量身定制剧本,甚至为了一场45秒的独白戏,推翻重拍12次;卡梅隆为《阿凡达》的萨姆·沃辛顿配备专属体能教练,确保他在高强度动作戏中不受伤。这些案例证明,当制作方真正尊重演员时,艺术与商业可以双赢。
结尾暴击:别让超级英雄,成为资本的“祭品”
雷纳的“骨折价”风波,像一记重拳打在好莱坞的脸上。它提醒我们:当资本把演员当成“耗材”,把IP当成“印钞机”时,最终失去的,是观众对故事的信任。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们爱漫威,是因为它曾让我们相信‘英雄不朽’。但如果连英雄的扮演者都被资本践踏,那这个宇宙,还有什么值得守护?”
或许,是时候让好莱坞记住:电影的本质,是“人”的故事。而真正的英雄主义,从不是拯救世界,而是——在资本的洪流中,守护住对“人”的尊重。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