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宁夏情未了》和《我在南海当“记者”》两篇文章中,曾分别提到在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当战士报道员时,新闻干事何哲为了在《解放军报》上头版头条愁得脱发,以及我在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当专职新闻干事时想方设法在军报发表头版头条的往事。
原创:李根成
2008年6月2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驱逐舰访问广东湛江军港,李根成作为军事记者对该舰进行采访
我在军报上头条
我在《宁夏情未了》和《我在南海当“记者”》两篇文章中,曾分别提到在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当战士报道员时,新闻干事何哲为了在《解放军报》上头版头条愁得脱发,以及我在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当专职新闻干事时想方设法在军报发表头版头条的往事。
在军队从事过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都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能争取在《解放军报》上头版头条。能否上?上多少?不仅是一个单位对外的“门面”,而且还是衡量一名新闻干事业绩水平的“硬实力”。特别对于团级以上政治部(处)机关的专兼职新闻干事来说,如果没有在《解放军报》上过头版头条,注定是专业生涯的一大憾事。
在我23年的军旅生涯和多年的部队新闻工作经历中,曾经在《解放军报》上过10多个头版头条、整版和半版,其中3次在军报刊登头版头条的经历让我念念不忘。
天时,一篇文章改变一名女兵的人生
海军陆战队某旅女子两栖侦察队女队员敖腾格日乐
2005年11月一天的上午,担任南海舰队政治部专职新闻干事的我,接到海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处徐锋处长的电话:由南海舰队报送的海军陆战队某旅女子两栖侦察队女队员敖腾格日乐的新闻线索,被确定为2006年海军重大宣传典型。海军政治部宣传部拟在春节前海军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推出,要求舰队宣传部门迅速组织记者前去采访,形成对外新闻通稿。
2006年1月20日,《解放军报》一版“部队要闻”刊登通讯《两栖“乌兰花”》
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向主管新闻工作的宣传处冯瑞声副处长作了汇报。第二天上午,便赶到城郊的海军陆战队某旅驻地,与该旅新闻干事叶文勇一起对敖腾格日乐的事迹进行新闻采写。
海军陆战队作为海军的一个兵种,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寒区作战、沙漠作战、丛林作战的特种部队,是应对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铁拳头。该旅女子两栖侦察队自1995年6月正式组建以来,全体女队员同男陆战队员一样跳台阶、跑楼梯、拉单双杠、越野拉练,同样训练擒拿格斗、潜伏捕俘、抢滩登陆、荒岛生存等军事科目。她们在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世界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了“三栖霸王花”的美誉。
我的采访对象敖腾格日乐,2001年12月高中毕业后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入伍。4年来,她虽然多次执行军事任务,训练成绩也不错。但老实说,与该旅其他男陆战队员以及同队的女战友相比,她个人的军事素质和训练成绩并不十分出色。还有,在此之前敖腾格日乐从来没有作为典型被部队宣传过,缺少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这一次,上级之所以能够选中她作为重大宣传典型,是因为她具备了别人不具备的“天时”:一是作战需要。那些年,台海危机加剧,未来登岛作战海军陆战队首当其冲,“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二是女子两栖侦察队。这是全军最小战斗单元的女兵分队,未来战争中将担负特殊作战任务。三是少数民族。她从草原来,是海军陆战队某旅历史上第一位蒙古族女队员,对她的宣传可以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别人不具备的“天时”条件,让敖腾格日乐的推荐一路“闯关”,并在海军众多宣传典型中脱颖而出,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2006年1月,在海军政治部召开的例行性春节新闻团拜会上,敖腾格日乐作为海军重大宣传典型向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隆重推出。其间,由我主笔的新闻通稿,经海军政治部新闻处“大笔杆子”修改润色后,发至参会各报社“老总”的手上。很快,《解放军报》在一版贯以“部队要闻”刊出;接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海洋报》《人民海军报》等数十家报刊先后刊登了敖腾格日乐的事迹。虽然,见报时有的媒体加上了本报记者的名字。但我作为“始作俑者”,他们也没忘署上了“通讯员李根成”五个字。
昔日“三栖霸王花”,今朝“草原乌兰花”。特警敖腾格日乐和队友在一起
正是这次大面积新闻宣传,改变了敖腾格日乐的人生。她成为海军重大宣传典型的第二年,便被推选为“全军学习成才标兵”,荣获“海军十大杰出青年”。接着,作为部队优秀士兵直接提干,被保送到解放军西安通信指挥学院深造。2008年底,我离开舰队新闻报道岗位后,听说她在部队又干了9年。2018年1月,她离开海军陆战队,转业到家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当了一名特警队员。她把部队的吃苦耐劳优势,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很快便适应岗位要求,并凭借过硬业务素质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敖腾格日乐对新入职特警队员进行技战术动作示范
转业第二年,敖腾格日乐就被聘请到内蒙古警察学院担任新警警务实战教官。2019年,她受邀在由公安部主办、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承办的蒙古国打击跨国犯罪培训班上做训练教学经验分享。同年,在参加中俄警务技能友谊赛上,她凭借扎实的实战功底、丰富的战斗经验,展现了中国公安警务教官的良好形象,再立新功。
地利,军报总编辑首次登上南沙礁盘
在浩瀚无垠、一碧万顷的南中国海,有一片神奇的国土——南沙群岛。她星星点点,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撒落在万顷碧波之中。在这片远离祖国大陆1000多公里的海洋国土上,从1988年起就正式驻守了海军南海舰队的守礁官兵。
2006年3月31日,李根成与《解放军报》总编辑孙晓青少将在南沙礁盘永暑礁菜地
由于南沙礁盘耸立大洋之上,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飓风、烈日、狂涛,孤独、寂寞、恐惧……这些特有地理位置与主客观因素,让守礁部队成为全军条件最为艰苦、环境最为恶劣、生存最为困难、敌情最为复杂的部队。正是南沙守礁部队的特殊性,让这里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富矿,而且成为对外宣传的“新闻富矿”。
新闻在哪里,记者的目光就要在哪里。在南海舰队政治部担任专职新闻干事的4年里,我一直把目光盯向遥远的南沙礁盘。我随军舰登上我军驻守的每一个礁盘,采写了大量反映南沙守礁官兵的新闻报道。其中,由我采写的反映南沙礁盘数字化建设的消息《南沙耸起“数字礁堡”》,获得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反映南沙藏族战士要求入党的通讯《写在哈达上的申请书》,获得2005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等奖;摄影图片《邓桂平,第八次与女儿告别》,获得2007年度《解放军报》“金陵杯”新闻摄影竞赛三等奖。
2006年4月2日,李根成乘坐补给舰赴南沙礁盘采访,身后为永暑礁
2005年年底,根据新闻工作要求:各单位向上级报送重大宣传典型和重要新闻线索。由我负责报送海军政治部宣传部的众多宣传典型中,被海军党委授予“南沙守礁模范连”荣誉称号的南沙东门礁守备连新时期强化战斗精神的新闻线索,在引起海军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引起了《解放军报》总编辑孙晓青少将的特别关注。
《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是军队最高级别的平面纸质新闻媒体,始终秉承着爱边防、走边防、讴歌边防的办报理念。“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就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哪里环境最艰苦,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足迹;哪里有部队,他们就往哪里走。”正是带着这种理念,当得知海军南海舰队即将推出南沙东门礁守备连宣传典型后,《解放军报》总编辑孙晓青少将主动要求带队到南沙礁盘一线采访守礁官兵。
2006年3月31日,作者李根成(后排左一)与全体记者在永暑礁合影
2006年3月28日,在《解放军报》总编辑孙晓青少将的率领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记者一行,从广东湛江出发,搭乘海军综合补给舰奔赴远离祖国大陆1000多公里的南沙每一个礁盘,对南海舰队守礁官兵进行集中新闻采访。由于这是《解放军报》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一次外出新闻采访,也是军报总编辑第一次登临南沙礁盘采访,为南海舰队历史少有。为此,海军、舰队高度重视,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怀少将、南海舰队副政委胥肖野少将全程陪同。
2006年4月1日,李根成(右)与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怀少将在渚碧礁合影
2006年4月1日,李根成(右)与南海舰队副政委胥肖野少将在渚碧礁合影
为了做好这次新闻采访,在《解放军报》总编辑孙晓青少将到来之前,我专门到南沙守礁部队后方基地机关蹲点一周,与该部新闻干事王智涛一道,采写了一篇数千字的对外“新闻通稿”。
有了《解放军报》总编辑孙晓青少将的统领“加持”,军报在2006年5月13日一版头条转三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大海.礁盘.使命——海军南沙东门礁守备连记事(上)》、2006年5月15日一版转五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国旗.军舰.家书——海军南沙东门礁守备连记事(下)》。随后,又在2006年5月21日三版“今日边海防”专栏刊登了一个整版的长篇通讯《南沙六礁,请祖国检阅》。以上报道,均有“李根成”的署名。此外,军报还陆续发表了我的其他一些文字及图片报道。这次南沙之行,可以说无论是上稿数量,还是上稿质量,都达到南海舰队一次性宣传活动的历史纪录。
2006年5月15日,《解放军报》刊登长篇通讯《国旗.军舰.家书——海军南沙东门礁守备连记事(下)》
李根成(左)与部队长龚允冲大校在永暑礁留影
2006年5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长篇通讯《大海.礁盘.使命——海军南沙东门礁守备连记事(上)》
2006年5月21日,《解放军报》三版《今日边海防》登了一个整版的长篇通讯《南沙六礁,请祖国检阅》
2006年4月28日,《人民海军报》刊登《在蓝天碧海间感悟“南沙精神”》,李根成参与报告撰写
在部队,新闻报道的一大作用便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这次新闻宣传,引起了各级对南沙守礁官兵的空前高度关注。特别是一同前去南沙的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怀少将回到北京后,专门向海军机关人员作了《在蓝天碧海间感悟“南沙精神”》的专题报告,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南沙守礁部队的直接受益人,不久后,部队长龚允冲由高配的副师级直接提拔到正师级单位担任军事主官。这为他日后提升为少将高级军官,猛添了一把“旺火”。
人和,借力新闻“大伽”冲上军报头条
当年,军队十分重视用新闻报道工作指导部队建设。能够在《解放军报》登上头版头条,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正是大家对《解放军报》头版头条的高度重视,让部队的新闻干事心中有了一个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追求:这就是不遗余力,一定要在军报上头版头条!
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拿头条见功名。一年365天,虽然每天世界、国家、军队那么多的大事、要情发生,但真正留给新闻干事可上头版头条的版面并不多。全军那么多的单位,那么多的新闻干事,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各显神通地争着、抢着、跑着想上军报的头版头条,无形中便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迫局面。
1995年9月,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读书的李根成到宁夏实习时,与何哲及女儿何流在一起
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报道组全体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李根成、何哲、石峰、杨双良
我在《宁夏军旅情未了》的文章中曾提到:1992年我在兰州军区守备师跟随新闻干事何哲学习新闻报道。何干事那年从宁夏到北京《解放军报》送头版头条稿,不料碰上全国“两会”召开,一版头条版面紧张。花完差旅路费的他,稿子不见报、人也不敢回宁夏。为了节省开支,只好从招待所楼上搬到密不透风、如同牢笼般的地下室住。不知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是为了头版头条急火攻心,去时满头浓发的何干事,见报归来后脑勺竟然脱发一大块。于是,隔壁老干事送他绰号“何秃子”……
2008年10月21日,《解放军报》一版“部队要闻”刊登《英雄连队新突击——记海军陆战队某旅陆战一连》
对部队新闻干事来说,单位级别越高,越容易在《解放军报》发头版头条;反之,级别越小越难上。如各大军区、军兵种宣传部的新闻干事,他们本身就是《解放军报》的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自身写作本领原本就好生了得,再加上他们与军报各编辑部门业务往来密切,上头版头条自然要相对容易的多。而对于师级以下单位的新闻干事,天天埋头部队写稿,能够在《解放军报》上头版头条无疑是“上军报头版头条难,难于上青天”!我曾经写过多篇新闻稿件,都达到上军报头版头条的“硬件要求”。但是,就因为冲击头版头条难度太大,需要等机会“排队”。所以不得不放弃机会“退其次而求全”,提前在二版头条刊登了。
我那篇刊登在2008年10月21日《解放军报》一版“部队要闻”《英雄连队新突击——记海军陆战队某旅陆战一连》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冲上《解放军报》的头版头条,就是是因为沾上了“人和”的光。
2006年3月,李根成(右)与海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处徐锋处长(左)、《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在渚碧礁合影
2008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海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处徐锋处长的电话:通知我抓紧时间到海军陆战队164旅,对该部陆战一连进行采访,形成一篇有份量的通讯稿件冲击《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接到任务第二天,我就赶到海军陆战队164旅陆战一连进行采访。
海军陆战队164旅前身,为陆军第41集团军164师。从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勇无敌,164师的旗帜上留下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首克谅山”等赫赫战功。1998年7月,该陆军部队经历了重要转变——划归南海舰队,转隶为海军陆战队164旅。
转隶后,无论是军报,还是海军报,此前从没有对陆战一连进行过专题报道,更没有形成过经验材料。如何采写一篇能够有冲击力的稿件呢?我一边采访、一边思考。从陆军到海军,昔日陆战“猛虎”,现在变身海上“蛟龙”,这本身就是个新闻亮点。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很快形成了一篇通讯稿件。
由于对164旅陆战一连的宣传,并没有纳入当年南海舰队和海军的重大新闻线索和重要典型宣传计划。若想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成稿后,《人民海军报》头版头条很快发表了我采写的这篇通讯。于是,上《解放军报》头版头条的任务,我便交由海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处徐锋处长,他又将稿件交由时任新闻干事蔡年迟处理。
当年,蔡年迟干事是海军乃至全军有名的“新闻笔手”。他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全国晚报好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个人荣获第十七届(2022年度)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由他主笔撰写的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被国家教材委选入全国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课本。对了,蔡年迟就是因在陆军第41集团军164师从事新闻报道,直接由战士报道员提干。陆军164师转隶为海军陆战队164旅后,他从陆军变成了海军、从南海舰队调到海军政治部宣传部,现任《人民海军报》报社副社长、高级编辑。
2008年10月《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通讯《“陆战猛虎”变身“三栖精兵”——记海军陆战队某旅陆战一连》
有了新闻“大伽”蔡年迟的“加持”,这篇通讯稿很快在2008年10月21日的《解放军报》一版“部队要闻”栏目以《英雄连队新突击——记海军陆战队某旅陆战一连》发表。提早两天,《中国青年报》也在2008年10月19日的头版头条以《“陆战猛虎”变身“三栖精兵”——记海军陆战队某旅陆战一连》刊发。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李根成 1972年生于中原河南,1990年入伍西北塞上江南,2013年转业中国大陆最南。军旅生涯23年,立过功、受过奖,出过访、护过航,当过科长、干过站长,守过西沙中建岛,写过南沙各礁长。海洋出版社出过《南海听涛》一书,得过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现供职珠三角一地市政府部门,业余时间偶写短小文章。
原文编辑:曹益民 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
来源:金戈铁马贺兰雄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