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阳市以《庆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核心框架,明确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枢纽节点城市""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三大战略定位。到2035年,构建"两屏两区、一核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耕地保有
一、战略定位与总体目标
庆阳市以《庆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核心框架,明确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枢纽节点城市""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三大战略定位。到2035年,构建"两屏两区、一核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69.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76.01平方千米的刚性约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五地"总目标,即能源革命高地、现代农业示范地、文旅融合创新地、生态安全屏障地、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地,推动GDP年均增长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3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
二、重点领域发展规划
(一)能源革命:构建多元低碳体系
1. 传统能源升级
依托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推进长庆油田智能化开采,2025年庆阳原油产量将达到1300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6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达到30亿立方米,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实施甘肃能化庆阳2×660MW煤电项目,采用超超临界技术,供电煤耗降至270克/千瓦时以下,同步建设碳捕集示范工程,年封存二氧化碳100万吨。
2. 新能源跨越式发展
陇电入鲁工程将于2025年5月正式投运,配套建设223万千瓦风光基地,年输送绿电120亿千瓦时,占山东全省用电量的3%。到2027年,全市风光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氢能产业形成20万吨/年制氢能力,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达到100辆。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突破10万P,PUE值控制在1.2以下,成为"东数西算"工程核心枢纽。
(二)现代农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实施"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工程,建设133万亩苹果标准化基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2025年苹果产值突破100亿元,出口量占全省60%。环县肉羊产业形成550万只饲养规模,建成屠宰加工生产线5条,开发羊胎素、羊皮制革等高附加值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镇原肉鸡产业实现1.2亿羽年出栏,配套建设熟食加工园区,产品覆盖西北及中亚市场。
2. 产业链深度延伸
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60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150万吨。发展苹果脆片、浓缩汁等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5%。推广"菌渣—有机肥—苹果"循环模式,年处理农业废弃物200万吨,减少化肥使用量15%。
(三)文旅融合:培育百亿级文旅产业
1.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实施南梁革命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建设VR沉浸式体验中心,开发"重走长征路"徒步线路。到2025年,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研学教育基地达到20个。
2. 生态康养与民俗体验
依托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康养基地5个,开发温泉疗愈、森林研学等产品。打造"庆阳民俗四绝"(香包、剪纸、皮影、道情)非遗产业园,年举办民俗文化节会10场以上,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5亿元。到2030年,全域旅游接待游客达2200万人次,综合收入150亿元。
(四)生态治理:筑牢黄土高原屏障
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实施固沟保塬工程,新建淤地坝10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子午岭林区开展碳汇交易,首个林业碳汇项目预计减排700万吨二氧化碳,收益4.9亿元。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2%,马莲河、蒲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2. 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光伏治沙模式,在环县建设百万千瓦光伏基地,板下种植苜蓿、中药材,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收益双赢。发展CCER林业碳汇项目,年碳汇交易量突破10万吨,探索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机制。
(五)交通枢纽:构建立体网络
1. 铁路干线建设
平庆铁路2028年建成通车,设计时速160公里,打通庆阳至平凉、兰州的货运通道。庆阳至延安高铁启动前期工作,设计时速350公里,形成陕甘宁"2小时经济圈"。银西高铁加密至每日40趟,实现与西安、银川"早出晚归"通勤圈。
2. 公路与物流体系
推进G211线环县过境段、G244线长庆桥至罗汉洞段等高速公路建设,2027年实现县县通高速。西峰综合物流园开通中欧班列"庆阳号",每周3列直达中亚,年货运量突破50万吨。庆阳机场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达100万人次,开通至中亚货运包机航线。
(六)新兴产业:培育增长极
1. 低空经济
建设西北低空经济核心枢纽,以西峰、华池通航机场为支点,布局8个智能起降平台,发展无人机物流、生态监测等应用场景。引进亿航智能等企业,建设模块化无人机柔性产线,2027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2. 数字经济
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50万台服务器,重点发展算力租赁、数据标注等业态。推进"智慧庆阳"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占GDP比重超30%。
三、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扶持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政策,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年均增长15%。
2. 要素保障:实施"陇原人才"计划,与高校联合培养能源、农业等领域专业人才。建立"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机制,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延长至50年,土地出让金可分期缴纳。
3. 区域协同:深化陕甘宁能源合作,共建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推动庆阳—延安—榆林氢能走廊建设。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动,建立产业转移承接机制,年引进省外资金超1000亿元。
庆阳市将以"能源转型、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开放协同"为主线,通过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文化厚重、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