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重庆荣昌区政府大院里,挂着“为人民服务”牌子的食堂门口,排起了长龙,各地游客们一边谈笑着,一边耐心等待打饭。工作人员刚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眨眼间就被大家一抢而空,连碗都不够用,只能临时去借。谁能料到,政府食堂竟摇身一变成了“打卡胜地”?
近日,重庆荣昌区政府大院里,挂着“为人民服务”牌子的食堂门口,排起了长龙,各地游客们一边谈笑着,一边耐心等待打饭。工作人员刚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眨眼间就被大家一抢而空,连碗都不够用,只能临时去借。谁能料到,政府食堂竟摇身一变成了“打卡胜地”?
近日,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那叫一个热闹。五一假期,游客如潮水般涌来,周边停车场根本不够用。政府见状,果断开放大院,供游客免费停车,还推出了15元一份的平价套餐,里面有当地闻名的荣昌卤鹅、豌豆汤等特色美食。这便民的好举措,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游客。
上午11点半,食堂刚开门,门口早已排了好几百人。好多游客举着手机拍照,脸上洋溢着笑容,直说“来感受感受政府食堂的饭菜”。后厨一看这架势,赶忙又开了3个打餐窗口,可依旧供不应求。饭菜刚端上来,瞬间就没了,到最后连餐具都不够使,工作人员只好从附近餐馆借了些碗碟应急。
就这一天的午餐时间,食堂接待的人数超过3000人次,是平时的12倍还多。游客们吃完饭,还在政府大院里拍照留念。相关视频在网上迅速传开,播放量轻松突破百万。“去荣昌吃政府食堂”成了假期里的热门话题,大家都觉得政府这种开放又亲民的做法,实在太暖心了。这种暖心事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其实,政府资源开放共享这事儿,早就有人尝试过。2018年,山东济南市就率先吃了这只“螃蟹”,开放政府机关食堂,市民只要凭身份证,就能买到20元一份的套餐,里面有把子肉、油旋等当地特色美食。开放第一个月,就接待了2万多名市民。好多人都说,以前总觉得政府大院挺神秘,来这儿吃顿饭,发现公务员的午餐和咱平常吃的差不多,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政府的距离。
从法律和政策方面来说,虽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没明确规定公共设施必须共享,但各地都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济南的做法还被写进了当年的政务公开要点,鼓励公共机构开放闲置资源。这样做,不仅让政府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隔阂,让“为人民服务”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能体验到的事儿。
政府的资源本就属于人民,合理开放是回归初心的体现。济南的实践证明,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能让政府更接地气,让群众倍感亲切。当咱们能和政府工作人员在食堂一起吃饭,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啥宣传都管用。
在2019年的某城市同样碰到了游客大量涌入的情况,可处理方式和荣昌完全不一样。当时正值国庆假期,景区人多得不行,有些游客想进政府大院休息,却被保安以“非办公人员禁止入内”给拦住了。这事儿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虽说当地政府后来道了歉,但并没有真正开放资源,游客的满意度也就跟着下降了。
对比荣昌的主动开放,两地的差异背后,其实是治理理念的不同。前者更侧重于安全管控,采取保守的管理方式;而荣昌则是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主动提供服务,真正做到了服务型政府。2022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修订,新增了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在非工作时段开放内部设施的条款,这为荣昌的做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标志着我们从“管理优先”向“共享优先”的转变。
面对群众的需求,是“堵”还是“疏”,结果大相径庭。荣昌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开放了场地,还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了平价餐食等服务,让政府资源共享变成了一场“双向奔赴”。这也给各地政府提了个醒,公共资源开放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问题。
根据文旅部2024年的《全国旅游城市公共服务报告》,像荣昌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全国76%的地级市在非工作日开放了政府停车场,42%的机关食堂提供对外服务,和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8%和35%。在开放公共资源的城市,游客复购率提高了23%,“政府亲和力”成了继景点、美食之后的第三大吸引力因素。济南开放政府食堂后,周边商铺营业额年均增长15%,游客的自发传播更是节省了好几千万的广告费。
这些数据说明,政府开放资源,不光能带来短期的客流量,更能提升城市的长期口碑。在如今游客越来越看重体验的情况下,一顿平价的政府食堂午餐、一个免费的停车位,这些小细节都在传递着城市的温度,让人们感受到政府的亲民与开放。
那么。要是您所在的城市开放政府食堂或停车场,您会去体验吗?您觉得图书馆、会议室等公共资源能不能也尝试共享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挺有意义,别忘了点赞关注,咱们一起关注更多温暖的社会话题!
来源:史海拾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