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墨家,曾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却为何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网友热议,墨子离世后,墨家也随之隐退。 无领袖、无朝廷支持,墨家如何能在强权面前立足?儒墨之争,一则体现社会上层建筑的运行规则,一则映射个体平等的理想追求。
墨家,曾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却为何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网友热议,墨子离世后,墨家也随之隐退。 无领袖、无朝廷支持,墨家如何能在强权面前立足?儒墨之争,一则体现社会上层建筑的运行规则,一则映射个体平等的理想追求。
现实世界非平衡,墨家理念如同黑暗森林法则,难以立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人口总数达14.9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为15.5%。
这一数据反映了社会对知识、技能的追求,而墨家理念强调的平等、兼爱,在现实生产力面前显得过于理想化。 墨家理念,如“兼爱”,在现实中难以施行。
设想:若大家都不讲奉献,只顾自己,那奉献者将陷入困境。 墨家思想,虽具前瞻性,却因缺乏工业化生产力支撑,未能广泛传播,最终昙花一现。
孟子曾批评墨家“反人性”,认为墨家理念过于极端,如爱素未谋面的儿童,不符合人性。 从社会、经济、文化角度看,墨家理念在现实世界中难以生存。
如今,墨家虽已消失,但其思想仍值得探讨。 互动话题:你认为墨家理念在当今社会是否仍有价值?请举例说明。
墨家思想
来源:不凡帆船